牛李,唐文宗时大臣牛僧孺、李宗闵的并称。释义 1.唐文宗时大臣牛僧孺、李宗闵的并称。《新唐书·李逢吉李宗闵等传赞》:“僧孺、 宗闵以方正敢言进,既当国,反奋私昵党,排撆所憎,是时权震天下,人指曰‘牛李’。”2.指唐朝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吉甫、李德裕父子为首的两个宗派。《新唐书·...
名称 牛李(《吴普本草》),鼠梓、稗(《别录》),赵李、皂李(《唐本草》),山李子(刘禹锡《传信方》),乌巢子(《本草图经》),女儿茶、牛筋子(《救荒本草》),楮李、乌槎子、牛皂子(《纲目》),绿子(《本经逢原》),乌罡子、牛诮子、禾镰子(《医林纂要》),羊史子(《植物名实图考》),臭李子(《中...
⒉ 指唐 朝以 牛僧孺、李宗闵 为首和以 李吉甫、李德裕 父子为首的两个宗派。 引《新唐书·李德裕传》:“﹝ 李逢吉 ﹞欲引 僧孺 益树党,乃出 德裕 为 浙西 观察使。俄而 僧孺 入相,由是 牛李 之憾结矣。”宋 陈善 《扪虱新话·辨牛李之党》:“唐 人指 牛李 之党,谓 牛僧孺、李德裕 也。
牛李党争是改变唐朝历史走向的大事。所谓牛李党争,通常是指唐代中后期以牛僧孺、李宗闵、令狐绹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关于牛李党争的内容、性质及是非曲直等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分歧很大。唐长孺先生曾言简意赅地指出:牛李党争是唐代中叶统治阶级内部的重大政治斗争。斗争的中心是...
牛李党争,通常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唐武宗时,李党达到鼎盛,牛党纷纷被罢免;唐宣宗的前期,李党纷纷被贬谪到地方为官。最终以牛党苟延残喘、李党离开中央而结束...
还有人认为,牛党背后的势力是宦官集团,因此牛李之争其实是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的争斗。不过,以我个人的浅见,上述几种观点都存在明显的漏洞,将“牛李党争”归结为道德至上的“职业喷子”,与提倡实干精神的职业官僚之间的斗争,或许更加贴切。01庶族与士族之争不是主体 唐代的官员选拔主要是两种方式,一是靠“门荫...
百度汉语_牛李: 唐文宗时大臣牛僧孺、李宗闵的并称。 指唐朝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吉甫、李德裕父子为首的两个宗派。
牛李党争的过程:六朝八相的争斗 牛李党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经过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等六朝,历时近四十年,其间牛党和李党的领袖人物也有多次的更替。牛党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李逢吉、李宗闵、牛僧孺、杨虞卿、李训、郑注、白敏中等,李党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李吉甫、李德裕等。这两派的斗争主要表现在以下...
有部分人认为牛李党争其实是双方之间的互相保全,就像是中国古代皇帝的权术,讲究平衡二字。因此无论是“牛”派还是“李”派,他们都得互相争斗,即使是有缓和的机会,但也是不能停止的,因为他们一旦停止,就需要面对的是皇帝的清算,毕竟自爱他们相互争斗的现代,有几位皇帝是极其具有权势与力量的,比如唐武宗。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