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带绦虫病是由牛带绦虫成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又称牛肉绦虫病、肥胖带绦虫病。任何年龄均可患牛带绦虫病,最低年龄为10个月,最高年龄为86岁,但以21~40岁青壮年居多,一般男性多于女性。胃肠道症状中以腹痛最为常见,见于半数病例。腹痛可在上腹部、脐周或无固定位置;可为钝痛、隐痛、刺...
牛带绦虫是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属于带绦虫科、带绦虫属。其成虫体长可达4至8米,由头节、颈节和链体组成。头节上有四个吸盘,无顶突和小钩。牛带绦虫的孕节子宫分支较整齐,每侧约15至30支。 牛带绦虫的终宿主是人类,中间宿主是牛。人若食用了含有牛带绦虫囊尾蚴的牛肉,囊尾蚴会在人的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牛带绦虫病的症状 牛绦虫病初期多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腹部不适、饥饿痛、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肛门瘙痒等症状,发病后期,因牛带绦虫蠕动加强可引起回盲部剧痛。偶可导致阑尾炎、肠腔阻塞、肠穿孔等并发症。偶有节片在其他部位(如子宫腔、耳咽管等)的异位寄生报道。
牛带绦虫病,是由寄生于人体小肠中的牛带绦虫引起的一类肠道寄生虫病。人多因进食含活囊尾蚴牛肉而被感染。此病具有传染性,牛带绦虫病患者为主要的传染源,其临床表现有粪便中出现节片以及各种胃肠道和全身症状。目前用于治疗牛带绦虫病的药物较多,而且疗效显著,经驱虫治疗后大多可以痊愈,预后良好。 症状表现 典型...
1.控制传染源,对绦虫病患者进行早期和彻底驱虫治疗,加强人粪管理,防止猪牛感染。 2.切断传播途径,严格进行肉类检疫,禁止带囊尾蚴的肉类上市[1]。 3.改变生食肉类的不良习惯,生熟砧板、厨具应分开。在绦虫病地方性流行区,可对猪和牛采用氯硝柳胺进行预防性治疗,化学预防效果显著[1]。 4.高危人群早干预: (1...
牛带绦虫仅以吸盘吸附于小肠黏膜上,其主要病因是传染或者饮食引起。 传染:牛带绦虫病的病原体是牛囊尾蚴,感染了囊尾蚴的牛,是牛带绦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饮食:人进食生的或未熟的含活囊尾蚴的牛肉而感染,或因尝生肉馅,吃火锅肉片、未熟透烤肉而感染。
牛带绦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牛带绦虫又名牛肉绦虫,肥胖带绦虫,无钩绦虫,成虫乳白色,长4~8m,最长可达25m,虫体前端较细逐渐向后变宽变扁,头节略成方形,直径1.5~2.0mm,无顶突及小钩,顶端略凹入,常因含色素而呈灰色,有四个杯形的吸盘,直径0.7~0.8mm,位于头节的四角,颈部细长,约为头...
亚洲牛带绦虫具有一种特殊的流行模式,表现在其中间宿主、囊尾蚴的寄生部位以及人的感染方式等与牛带绦虫都很不一样。亚洲牛带绦虫的自然中间宿主是家猪和野猪、以及其他一些野生动物,囊尾蚴主要分布在中间宿主的肝脏,特别是肝的表面,囊尾蚴的发育成熟时间约4周,人们主要是因为生吃或吃未熟的猪或其他动物的内脏...
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 Goeze,1782) 牛带绦虫又称肥胖带绦虫、牛肉绦虫或无钩绦虫。虫体长4~8m或更长,节片较肥厚,不透明。头节略呈方形,直径约1.5~2.0mm,无顶突及小钩。人是牛带绦虫唯一的终宿主,牛是中间宿主。人不是牛带绦虫的适宜中间宿主,牛囊尾蚴一般不寄生人体。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尾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