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许世友上场后,中央干部进行了严密商议,最终许世友制定了“以多击少,用牛刀杀鸡”的方针,这个方针是许世友对高平战役作战思想的形象化概括,又被叫做牛刀子方针,意思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对越反击战中要使用主要力量打击敌人要害,防备薄弱部位,像使用杀牛的刀来杀鸡一样,把敌人彻底歼灭。当然这不是他第...
刘伯承在作战部署上,以1个纵队牵制其他各路敌人,集中3个纵队歼敌,从而形成了有重点的攻击部署,使我攻击部队对敌占有绝对优势,仅用两天时间便全歼敌人9000余人,胜利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机动攻击 刘伯承“牛刀杀鸡”战术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在作战中实施机动攻击。通过机动创造有利的战场态势,并寻找和利用敌...
许世友指挥中越自卫还击战9——牛刀杀鸡 许世友决定使用“牛刀杀鸡”的战术,使用强大、优势的兵力、兵器,对准敌人的弱点,实施猛烈的突击。使敌人无力抵抗,在短时间内即快速全部歼灭敌人。在解放战争中,攻打济南时,许世友就使用过“牛刀子战术”。当时济南的工事坚固,纵深大,明暗地堡成千上万,守军多而强。在战役中,我...
杀鸡用牛刀的意思 杀鸡用牛刀的释义:杀只鸡却使用宰牛的刀。意思是劝解别人不要大材小用、小题大做。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阳货》,原句为:“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译文: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以礼乐教化百姓,他的学生子游在武城做官时,提倡...
现代语义中“杀鸡不用牛刀”这句本来就是一种比喻说法的话更被引用到更宽广的比喻上去了。如自谦说法:“此事不难,杀鸡不用牛刀,我去吧!”如:解决问题因方法不当(大而无当)也被人讥讽为“杀鸡用了牛刀”。如:军事上,化战略劣势为战役优势的“以多胜少”之法可被视为杀鸡故意使用“牛刀”。总之,“...
其实在一定条件下,有时候真的要用刀子杀鸡,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邓小平提倡这一点。1979年3月8日,他在一次讨论军事行动的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一条大经验就是杀鸡用牛刀,这也是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集中优势兵力,用大锤杀鸡,就是打歼灭战。从开始指导军事斗争到领导经济建设,邓小平始终十分重视打歼灭战的...
“杀鸡焉用牛刀”这句话,其实是孔子说的,不过孔子并非说杀鸡不应该用牛刀,他还有下一句,“前言戏之耳”,前边说的不过是开玩笑罢了,我只是感叹不能把礼乐之道施行于天下国家,只能在此小试牛刀而已。 奇葩说的马东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被断章取义这种事情,对表达者来说,是断然不会少的。
何其宗提出,我军虽在炮兵的质与量上都对敌占有优势,是“杀鸡用牛刀”,但也不是光靠蛮力,牛刀杀鸡也要讲究“巧”。要做到巧打,就要研究敌情,掌握敌人的作战规律,敌变我变,因敌用巧。他不仅在指导“14工程”中要求部队处理好“巧”与“准”的关系,考虑到即将实施的“17工程”,他也提出设想,就是在...
陈鲁民牛刀杀鸡陈鲁民牛刀杀鸡 有个文学青年请教作家二月河先生,怎样才能写出好作品,有无诀窍。二月河则简单回答一句话:杀鸡要用牛刀。看那青年一脸茫然的表情,他又具体解释说,一个作家要想创作出佳作,就得付出超过常人十倍的努力,打起十二分精神,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拿出杀牛的劲头,用杀牛的刀来杀鸡。 古今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