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形石是一类已经灭绝的海生动物的骨骼或器官所形成的微体化石,外形很像某些鱼类的牙齿或环节动物的颚器,故名牙形石,也有人称为牙形刺。 该类化石个体微小,通常都小于1毫米。形态多种多样,可分为单锥形、复合型和台型三大类型。未经变质的牙形石一般呈琥珀光泽,浅褐黄、灰白色或黑色,透明...
霄桦Xhua创建的收藏夹自然科学内容:【鬼谷说】牙形石:吾骨留将著汗青,如果您对当前收藏夹内容感兴趣点击“收藏”可转入个人收藏夹方便浏览
牙形石(conodonts) 具有各种各样尖齿或锯齿状物的古代动物遗体,微体古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牙形石可能是一类已经绝灭的海生动物的骨骼或器官所形成的微小化石。形态特征和构成 牙形石个体很小,从不足0.1毫米到约4毫米。未经变质的牙形石一般呈琥珀光泽,浅褐黄、灰白色,透明或不透明。其主要化学成分是...
第5-9章牙形石 第九节 牙形石Conodonts 一、基本特征 •是一类现己绝灭的海生动物体内的微小细 齿状骨骼化石;•形体小,数量多,特征显著,分布极广;•产出时代:寒武纪至三叠纪海相地层。•是地层划分、对比及层型研究中一类极重 要的微体化石.二、形态构造 根据形态不同将牙形石分为单锥型、复合...
C.酸性:H3PO4>CH3COOH>H2PO4-,则过量醋酸与牙形石[主要成分为Ca3(PO4)2]的反应为Ca3(PO4)2+4CH3COOH═3Ca2++4CH3COO-+2H2PO4-,该反应K=(c(^(2()H(_2PO(_4(^-)*c(^4(CH(_3COO(^-)*c(^3(Ca(^(2+)))/(c(^4(CH(_3COOH))=(c(^(2()H(_2PO(_4(^-)*c(^4(CH(...
这些牙齿被称为牙形石,所对应的动物就叫作牙形动物。 2黎光初现 ①1970S,科学家在美国熊谷动物群(约324mya,石炭纪)发现一片化石: 但经过分析,遗憾地发现,这是牙形虫被捕食的动物的标本。 最坑的是,这标本是提丰怪物。好家伙,叠buff ②1993年,在南菲奥陶系发现保留一些软组织的标本 ...
8.牙形石(一种微型古生物遗体)主要成分为 Ca_3(PO_4)_2 ,存在于灰岩 (主要成分为 CaCO_3) 中。可以通过合适的酸除去灰岩显示出牙形石的形态,进而分析当时的地层环境。根据以下数据,有关合适的酸分析错误的是(A)已知:(1)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弱酸H_3PO_4 CH,COOH H_2CO_3 K_(a1)=6.9*10^(-...
牙形石(刺第十九章牙形石刺)(Conodonts)1.概述1.概述 •微小的细齿状动物骨骼化石,0.1微小的细齿状动物骨骼化石,0.1——0.5mm0.5mm•成分:磷酸钙,骨骼内的空隙中常含有有机质成分:磷酸钙,•发育于寒武纪——三叠纪的海相地层中,地理分布三叠纪的海相地层中,发育于寒武纪三叠纪的海相地层中演化...
牙形石(牙形刺)一、概述 1)2)3)4)微小的细齿状动物骨骼化石,0.1~0.5mm成分:磷酸钙,骨骼内的空隙中常含有有机质发育于寒武纪~三叠纪的海相地层中,地理分布广,特征明显、演化快、数量多在油气地质中的应用:牙形石的颜色随地温的变化而变化浅黄色——褐色——黑色——白色温度低———温度高,有机...
1.牙形石的起源与古生代海相沉积岩的广泛分布密切相关。在距今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上的海洋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为牙形石的出现提供了适宜的地质环境。 2.该时期的海洋中生物多样性迅速增加,为牙形石的演化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牙形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寒武纪早期的海洋生物群。 3.地质年代学和古生物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