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铜牌饰于出土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长14.2厘米、宽9.8厘米。牌饰 为青铜衬底,略呈弧角长方形,表面凸起,两侧有两组穿钮,用以固定在织物上。出土时,牌饰背面尚存麻布痕迹。牌饰表面用数百块形状各异的绿松石小片铺嵌成饕餮纹图案。饕餮双目正圆,稍凸起,鼻与身脊相通,上唇向内卷曲,对钩“T...
▌[东汉晚期—西晋] 子母马金牌饰 长6.8厘米 宽5.8厘米 黄金铸造,凹背镂空,牌饰为大马驮小马的子母马形态。大马呈跪卧状,四蹄与尾巴连接成为牌饰的边框,头戴圆形冠饰,长尾下垂;小马立于大马之背,俯首呈啃咬马鬃状。▌[东汉晚期—西晋] 人面形金牌饰 长9厘米 宽6厘米 纯黄金模铸,正面凸起,呈半...
“铜人身形牌饰”的上部如穿衣袍的人身形象,下部有双腿,牌饰腿前存在内凹结构,其下端饰有凸弦纹。器身整体布满装饰图案,主题纹饰为两组倒置的变形鹳鸟纹,其风格诡异神秘,似乎与古蜀人的图腾崇拜分不开关系。“铜人身形牌饰”最神秘的地方,当属其放置方式,因为考古专家们尚且没有办法根据纹饰断定该牌饰的...
这枚珍贵的文物,真切反映出中国古代的冶金技艺与宝石加工程序无与伦比的领先地位。这件名为“镶嵌兽面纹牌饰”的宝藏长14.6厘米,重达104克,被誉为中国文物中的瑰宝。它出自遥远的甘肃临夏广河县城关镇温家坪齐家文化遗址,历经3000多年岁月洗礼,依然保持着完美的形态,令人惊叹不已!镶嵌兽面纹牌饰的主体框架...
这件兽面形牌饰出土于二里头墓葬M11:7,外部轮廓为束腰明显的长条形,上下各有一对可供穿缀的钮,出土时置放在墓主胸前。正面有数百绿松石小片相互衔接,规整排列,铺嵌成饕餮纹图案,历经几千年而不松脱。二里头遗址出土此类铜牌饰共3件,形制大同小异,制作工巧。这是发现最早也是最精美的镶嵌铜器,它的发现...
线刻牌饰 线刻牌饰,春秋时代雕刻。出土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地区。共发掘出12块长方形饰牌,表面均有动物纹饰,有鹰、虎、鹿等草原习见动物。表现特点为线浮雕式,刻法奔放粗犷,流动感强,显示了北方少数民族对其所熟悉的动物的独特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鎏金神兽铜牌饰 东汉鎏金神兽铜牌饰,1981年在吉林省榆树县(今榆树市)老河深墓葬出土,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 文物全长11.5厘米、宽7.2厘米、厚0.15厘米。正面铸一形如飞马的神兽,吻部作弯角上翘,形似犀牛。昂首扬尾,四蹄腾空,双翼伸展,作奔翔状。背面于神兽臀部作一横鼻。出土时牌面朝下,粘有纺织品和皮革的残...
久在君专栏:《由一块战国精品牌饰的研究发散之一》由一块战国精品牌饰的研究发散 之一 久在君 “何以中国”并非简单的命题。建国后的大半个世纪考古及文博工作的方法/重心一直在捉摸和构建时间的形状,终于在框架搭建完成后才开始更多的跨类目跨学科的深入;在拥有了大量的信息和技术支撑后,更应该站在不同的坐标...
最近,杜金鹏先生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披露了一件镶嵌绿松石的无铜托木牌饰照片,注明为早年出自二里头遗址。经向他核实,得知这件牌饰出自一座墓中,墓的编号为95YL9M11(被一座汉墓打破),是经他清理出来的(图一,左)。 通过查阅1996年考古年鉴得知,此墓是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