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下都遗址(Remains of Secondary Capital of Yan),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东南,西距太行山5千米。是战国中晚期燕国都城遗址,也是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燕下都遗址其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千米,南北宽达4千米,中部有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东城分为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
燕下都遗址,位于中国战国中晚期,是燕国的重要都城遗址。它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东南,距离太行山大约5公里。这个遗址占地面积大约32平方公里,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达4公里。燕下都遗址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为1-150-005-015。 历史沿革 📜燕下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武王灭商后,当时封召公于...
东周时期燕国都城遗址。战国晚期燕有二都,即上都蓟和下都武阳。据《水经注》等记载,上都蓟位于今北京市外城之西北部。《韩非子·有度》记载燕襄王“以蓟为国”。燕国定都于蓟直至燕王喜二十九年(公元前 226 年)秦取灭燕,后世称为燕上都。据考古发掘,在北京外城西面的广安门外发现有厚达1米以上的战国文化层...
燕下都,位于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因燕上都在前,故称下都。这座古城遗址,高大的城墙、宏伟的宫殿、繁忙的手工业作坊,至今仍能窥见其昔日的辉煌。🏰燕下都,又称武阳城,其宫殿遗址——武阳台,是历史的见证。在城外的老姆台,出土了著名的透雕铜铺首,这件文物如今是燕下都遗址的珍贵遗产。🏺作为...
根据墓葬信息,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个家族为殷商移民,来自南方,后来跟随召公奭迁徙到北京的琉璃河遗址筑造燕国都城。1 1945年,琉璃河遗址被吴良才发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董家林村。1972年~1977年,进行第一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出土了堇鼎、圉方鼎、复鼎、伯矩鬲等一批带燕侯铭文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学者首次...
燕国刀币 在燕国遗址中,出土的货币主要有刀币、布币和圆钱三种,其中刀币的数量最多,形制也基本一致。这些刀币上通常铸有“匽”字,其特点包括刀头斜直、折背、斜直柄,以及柄端装饰的圆环。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匽字刀是燕下都遗址的重要文化遗存,共计采集了三万余枚。多年来,众多学者致力于考释燕刀币的铭文...
从墓葬信息来看,这个家族应该是殷商移民,老家在南方,后来跟着召公奭搬到了北京的琉璃河遗址,在那儿建了燕国都城。【1】1945 年,吴良才发现了琉璃河遗址,它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董家林村。1972 年到 1977 年,展开了首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发掘出了一批带有燕侯铭文的西周早期青铜器,比如堇鼎、圉方鼎、复鼎、...
燕都遗址博物馆,坐落于北京房山,静待您的探索。这里,燕国的历史与文化得以生动展现,让您仿佛穿越时空,亲临那段辉煌的历史。燕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周武王伐纣后所建立的周朝。那时,召公奭被赐封于燕地,即现今北京市西南的区域。因地处燕山之野,这片土地便被命名为燕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燕下都遗址位于河北省易县,是战国时期 燕国 的都城遗址。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达4公里,是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址中部有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东城分为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古河道区五个部分,文化遗存相当丰富,保存较好。西城为一防御性的附城,遗存较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