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百年前的燕园故事》一文,对燕京大学成立之初在盔甲厂胡同办学的往事作了介绍。这也引起了读者对这条胡同的关注。盔甲厂胡同之所以能办大学,与这里一直以来的书香文脉有着莫大关系。作者:李仲民 上图为《燕京大学校史稿》中,一位燕大老人凭记忆绘制的“燕大城内校址各院分布图”。通过“分布图”大略...
同一年,燕园的新主人换成了北京大学。司徒雷登和燕京大学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深远的贡献。 当年燕京大学迁走后,原盔甲厂校区的一部分,留给当时的汇文中学和汇文小学。听一位在树荫里纳凉的老爷子说,盔甲厂9号就是当年汇文小学的位置,如今这里是一所幼儿园。 1935年,《每日先驱报》和美国纽约《太阳报》特约记者...
斯诺夫妇当时寄寓北京内城东南隅苏州胡同里,靠近城墙根一个叫盔甲厂的小胡同,他们是一九三三年离开上海到北京的。斯诺在燕京大学新闻系教“特写”课,到一九三五年夏因为专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论坛报》自由投稿记者,辞去了燕大的教席,从海淀搬到了城里。但是由于他和燕大的某些其他美国教授...
1919年,汇文大学、通州华北协和大学、华北女子协和大学三所教会大学合并,在北京成立了一所新的学校,取名燕京大学,创办人和校长就是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成立初期,学校的女生校区位于灯市东口同福夹道(如今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男校区就设在盔甲厂胡同,曾经的盔甲厂就在校区之内。 为了学校的创建和发展,司徒雷登凭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