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后第二年,熊秉坤通过口述记录了一份前后经过,后来成为研究辛亥革命的重要史料。2016年,熊秉坤的孙子熊永铸将它捐给辛亥革命博物馆。事实上,随着当年武昌首义的几人陆续故去,熊秉坤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就是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唯一的见证人。至1949年全国解放后,熊秉坤已经年逾六旬。1949年5月,武汉...
这张照片是在1961年拍摄的,左边这位老爷爷,就是在辛亥革命中,打响第一枪的熊秉坤,坐在中间的是在辛亥革命爆发后,选择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新中国成立后,溥仪与熊秉坤一笑泯恩仇,两人相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对于过去的事情,仿佛就像是一场梦一样。熊秉坤于1885年9月30日,出生在湖北省江夏(今武昌)县修元乡...
1961年,在中新社于北京举行的座谈会上,溥仪与当年把他从紫禁城里赶出来的冯玉祥将军部下鹿钟麟(左一)、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战士熊秉坤(右一)不期而遇,面对曾经的苦大仇深,三人一笑泯恩仇,亲热地搂在一起,留下了一张罕见的合影。鹿钟麟、溥仪、熊秉坤三人不期而遇,高兴地攀肩合影 鹿钟麟是西北军...
熊秉坤被称为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革命者,人称“熊一枪”。 1913年1月23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发布了授勋命令,授予包括熊秉坤在内的多位武昌首义功臣“勋五位”证书及徽章。 熊秉坤勋五位证书(长43.3厘米,宽32.3厘米,镀金纸质) 后来,熊秉坤的儿子熊辉先生将这枚徽章捐献给武昌起义纪念馆。 海棠秋叶 第一枪另有其...
后来,熊秉坤进了湖北新军,被分到了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当兵。由于他是当地人,不怕吃苦,还有把子力气,没过多久,他就升为了上等兵,还当上了正目,就是现在说的班长。1909年,24岁的年轻班长熊秉坤,他加入了刘静庵和曹亚伯他们带着的武汉的革命组织,一个叫日知会,一个叫共进会。这两个组织呢,其实是听孙...
熊秉坤是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的一名上等兵班长,同时也是共进会在第八营的党代表(营中共发展了革命党会员200多人)。他知道情况紧急,于是利用吃饭的时间与其他革命党人联络,约定在10月10日晚上以枪声为号,按照原计划进行起义。关键时刻,又发生了一场意外。陶启胜排长带领人马进行巡查时,发现一名金姓士兵有些异样...
熊秉坤(1885.9.30~1969.5.31),原名祥元,字戴乾,曾用名忠炳、炳坤。湖北江夏(湖北武昌)人。初投湖北新军,参加共进会。武昌起义时,率部占领楚望台军械局,并组织敢死队攻督署,出任民军都统。1913年,发起创办“改进团”,反对黎元洪与袁世凯勾结。事泄,亡至日本。后任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武昌市长。新中国成立后...
熊秉坤肖像 熊秉坤(1885年—1969年5月31日),字载乾,原名祥元,又名忠炳。 湖北江夏人,早年经商。后投鄂军第八镇第八营当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发展会员200余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率工程兵首先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卓著功勋,有“打响辛亥革...
与熊秉坤相遇,熊见是反动军官,这一枪点燃了辛亥首义的烈火,唤起了全营革命党人,顿时,营中人声鼎沸,枪声大作,在熊秉坤的指挥下,与前来镇压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枪战。革命党人击毙了阮荣发、黄声荣等大小反动军官,冲出营房。在操场上熊秉坤吹响了集合警笛,...
从上士班长升到少将旅长,熊秉坤只用了5天时间,古今中外第一 五天从班长到少将:辛亥革命第一枪见证人熊秉坤的传奇人生 1911年10月10日深夜,武昌城内枪声大作。这一声枪响,不仅打破了武昌的宁静,更是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统治的第一枪。开枪的人,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新军工程第八营上等兵班长熊秉坤。1885年,熊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