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易寒简介:熊易寒,1980年生,湖南衡阳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复旦大学基层社会与政权建设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先后就读于湘潭大学(1999.9-2003.9)和复旦大学(2003.9-2009.1),获管理学学士学位与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为移民政治、基层治理、政治社
熊易寒,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育部2022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市公安局平安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基地主任,中国政治学会青年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入选2018年度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
熊易寒: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个反作用力可以这样理解:国家治理体系构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就像一条高速公路,市场主体、社会主体运行其上。如果路修得好,那么经济社会就会顺畅运转;反之就会出现各种堵点,增加社会运行成本。经济学和政治...
熊易寒 || 数字化转型与中国国家治理知识体系的建构 熊易寒,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数字化治理成为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科的一个新兴热门领域。数字化治理有别于传统的电子政务研究,电子政务是一个相对小的研究领域,主要研...
熊易寒,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中国政治学会青年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政治社会学和比较政治学的研究。 中信最新版《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十五位大咖解读人之一。 精读 熊易寒·《枪炮、病菌与钢铁》精读班 ...
熊易寒:这需要把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对基层政府来说,治理创新必须解决真问题,满足真需求,不要追求盆景式的创新,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我们现在并不缺少“创新”,甚至存在着“过度创新”的问题,一些花样繁多的“名义创新”、“概念创新”,并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反而消耗了大量的治理资源。对于市级、区...
在熊易寒看来,“一网统管”不是简单地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政府治理,是以技术应用来推动政府优化和流程再造,通过技术赋能的方式来实现技术变革。“上海的经验告诉我们,推进数字治理,首先需要专业机构作为牵头单位;本质上是对政府职能系统的集成和整体优化;需要形成一个协同治理的平台组织。”熊易寒从上海市的“一网统...
让人民群众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杠杆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共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熊易寒)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夏斌 本文作者:熊易寒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
运用生态思维建设重庆数字住建——专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熊易寒 “运用生态思维建设数字住建,形成良性循环,不仅能够让重庆市民得到获得感和满足感,还能调动市场化力量,产生巨大商机。”昨天,在出席重庆举办的2023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数字住建与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论坛”时,教育部...
【作者简介】熊易寒,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副院长,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兴趣为政治社会学和比较政治学,近期主要关注城市化、中产阶级、地方治理和族群冲突,著有《城市化的孩子:农民工子女的身份生产与政治社会化》、《你中产了吗》、《平衡木上的中国》。 本文选摘自《通识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