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三拔,原名SabatinodeUrsis,出生于1575年,1597年加入耶稣会,进入罗马学院深造。尽管学业未竟,他便离开了罗马,随后投身于中国传教事业,期间约有15年的传教经历。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五部著作上:《泰西水法》、《简平仪说》、《表度说》、《中国俗礼简评》以及《陆若汉神父著述注解》。在利玛窦去...
熊三拔(Sabbatino deUrsis,1575-1620)字有纲。明末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研究西方水利科学的行家。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来华,同年到北京协助利玛窦工作,并且跟从利玛窦学习中文。万历三十九年与庞迪我参加修改历法的工作,并与徐光启、李之藻等共同翻译西方历法书多种。比较在欧洲、印度和中国推算日食结果,测定北京的纬度...
熊三拔(SabatinodeUrsis1575-1620),其于1597年入耶稣会,之后进罗马学院学习,不久即肄业离开了罗马。熊三拔在中国传教约15年,共留下《泰西水法》、《简平仪说》、《表度说》、《中国俗礼简评》和《陆若汉神父著述注解》五本书,以及一些关于教义和传教经历的信札等。利玛窦去世前,把最重要的文...
由徐光启和驻京传教士熊三拔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合译。书成于明万历年间。专门介绍取水和蓄水的方法。第一卷为龙尾车,用挈江河之水;第二卷为玉衡车,用挈井泉之水;第三卷为水库记,用蓄雨雪之水;第四卷为水法附余,讲寻泉作井之法,并附以疗病之水;第五卷为水法或问,备言水性;第六卷为诸器之...
耶稣会士熊三拔、徐光启和李之藻三人于 1612年合出的「泰西水法」很可能是在战国时期成书,但在三国或魏晋时代更新过内容的古籍 简要分析如下: 1. 这本书在明末再版的时间晚于「几何原本」5 年,早于「奇器图说...
历史知识> 熊三拔 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字有纲。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来华。受利玛窦器重,继利氏负责北京耶稣会内部事务。协助明廷修历法、测量京城地理,并著书介绍简平仪用法,根据天文学原理说明立表测日影以定时之法。四十五年被逐,后死于澳门。著有《泰西水法》、《表度说》、《简平仪说》。
由徐光启和驻京传教士熊三拔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合译。书成于明万历年间。专门介绍取水和蓄水的方法。第一卷为龙尾车,用挈江河之水;第二卷为玉衡车,用挈井泉之水;第三卷为水库记,用蓄雨雪之水;第四卷为水法附余,讲寻泉作井之法,并附以疗病之水;第五卷为水法或问,备言水性;第六卷为诸器之...
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10月,徐光启守制期满,回到北京,恢复翰林院检讨原职。此前,徐光启曾经计划与利玛窦共译水法书,但当他回到北京时,利玛窦已于当年4月去世,因而改请传教士熊三拔口授。起初熊三拔表现出为难的神色,经徐光启一再敦请,两人才动手翻译。
熊三拔,原姓“Sabbatini de Urisis”,与“倪波路”同属一家族。他们翻译了欧洲水利工程学著作《泰西水法》,该著作收录在《农政全书》中,标志着西方工程学在中国的初步引进。熊三拔和利玛窦一样,从未返回家乡,他们的遗骨安葬在北京。然而,他们的同姓后代并未忘记他们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