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动是指通过言语、文字、图像或其他方式,激起他人的某种情绪或行为,尤其是激起不满、愤怒或暴力行为。以下是关于煽动的详细解释:目的性和倾向性:煽动行为通常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旨在影响他人的思想、情感或行动。煽动者可能试图通过激起特定情绪来推动特定的政治议程、社会运动或经济利益。手段和...
1、认定 (1)本行为的主体是达到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本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社会的正常管理秩序。 (3)本行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不听劝阻。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公民在行使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的同时,不得损害...
01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就是指附加在词语上的褒贬情感。比如“鼓动”和“煽动”,二者都有“鼓励他人去做某事”的含义。但“鼓动”某人去做某事,这里的“某事”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而“煽动”特指怂恿他人做坏事,有明显的贬...
在网络环境中,不实言论可能涉及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损害商业信誉、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及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等罪行,部分罪名最高可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291条规定,编造传播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干扰社会秩序的,将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处3至7年有期徒刑。
近日,苏州高新区持刀伤人事件在网上传播并引起舆论关注,有个别网民在网上煽动中日对立、挑动极端民族主义,炮制各类极端言论。平台坚决打击此类违规内容和账号,共处置相关违规内容836条,处置相关违规账号61个,视违规情况与平台规则,采取包括禁言、封号等处置。欢迎广大网友监督举报,积极提供违法违规线索,携手营造清朗...
以揭露、批评等名义恶意“开盒”“挂人”,公开他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个人照片、社交账号等个人隐私信息,煽动网民攻击谩骂。2.借社会热点事件恶意诋毁、造谣攻击。对突发案事件相关当事人进行造谣污蔑,或者剪辑加工与事实严重不符的图片、视频,诱导网民对当事人进行攻击质疑。利用热点...
7月2日,美国一位名叫何塞·维加的网友上传了一段怒斥反华政客马修·波廷格的视频。维加称,曾任白宫高官的波廷格在演讲时污蔑“中国在煽动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一说法让他和朋友极为不满,二人先后起身抨击波廷格的错误言论。综合视频背景和网络资料显示,这次冲突发生于7月1日美国“亚洲协会”在纽约举办的一场活动...
美国到处煽动“颜色革命”,完全是为了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对于美国借民主之名推行霸权的本质,法国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民主”已成为美国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策动“颜色革命”、干涉别国内政、推翻别国政权,严重背离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背离历史发展大势,只会加速透支美国国家信誉,让其国际形象进一步坍塌。(...
目前当事者已公开道歉,对方也已选择谅解。但站方在巡查中发现,有少部分用户发布人身攻击、号召网暴、挑动群体对立、谣言不实信息等违规言论,且有个别用户恶意引战攻击党媒央媒,对此站方予以严肃处置。1.网络暴力 针对超出批评范畴的恶意侮辱谩骂、公开当事人线下身份、“人肉”当事人并号召集体举报、煽动他人攻击...
“育婴箱事件”:炮制“惨案”煽动情绪 “我看到伊拉克士兵拿着枪冲进医院,闯入病房,育婴箱内有15名婴儿。他们把婴儿从育婴箱里取出来,任由孩子们躺在冰冷的地面上死去。”1990年10月10日,15岁少女娜伊拉在美国国会声泪俱下地说。她自称是科威特一家医院的志愿者,目睹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这“惨绝人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