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看 一作:望)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
《山泉煎茶有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绘品茗的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山泉边煎茶时的心情和对茶文化的热爱。诗中,“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两句描绘了诗人品茗的场景。泠泠水指的是清澈的山泉水,瑟瑟尘则是指煮水时产生的蒸汽。这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无由持一碗,寄...
读一读诗歌汲江煎茶作者: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品一品诗意煎茶最好用流动的活水,并用有火焰的活火,亲自到江边,汲取悬石下深处的清水。月光...
秋庭木落长莓苔,寂寞东岗菊自开。 惟有诗翁幽兴熟,每携茶具竹间来。🍃译文:秋日的庭院里,树叶飘落,莓苔长满地面,东岗上的菊花在寂寞中独自开放。只有诗人深谙这幽静的意趣,每每携带着茶具,穿行在竹林间,来此煎茶品茗。💡注释解读:1. 秋庭木落:描绘出秋日庭院里树叶飘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幽静的氛围。
白居易这首《山泉煎茶有怀》是一首即事感怀五言绝句诗。整首诗生动地描述了泉边煮茶的情景,无所事事,惟有以煎水煮茶为乐,清凉的泉水,碧色的茶末,最后煮出清香的茶水,轻酌慢饮,细细品味,于是有感而发:这么好的泉水,这么好的茶叶,可惜不能寄给同样爱茶的友人,看似悠闲自在,其实暗含了一丝丝若有若无...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在山中盖几间茅屋,闲来读几本诗书,将一切繁华都阻于尘外。闲闲地餐风饮露,淡淡地煮酒煎茶,忘却世间所有的蝇营狗苟。清风入怀,山水满眼,虽然没有富贵荣华,却也有酒醉茶酣的醺然快活。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此诗最为人称颂的是,苏东坡对各式茶法极为熟稔:宋代主流的点茶法,唐代陆羽煎茶法,西蜀旧法(蜀茶法)。更是令人惊异的是,北宋的四大茶文化中心:成都、汴京、杭州、建州,都有着他的伟岸身影!不识东坡茶,何言宋时雅?剧照图 公元1072年8月,时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主持本州乡试。其深居试院之中,煎茶...
描写煎茶的宋诗 提到宋代煎茶诗,总绕不开苏轼那首《汲江煎茶》。大瓢舀来江水倒入瓶中,活火慢煎雪色茶汤,茶沫翻涌如白云堆积,茶香随晚风散入竹林。诗人躺在藤椅上听松涛,茶汤里映出一轮明月,这般闲适场景背后藏着北宋文人特有的雅趣。苏轼被贬儋州时写下此诗,表面写煎茶,实则将人生况味熬煮进茶汤,苦涩中品...
本诗创作背景 1071年,因上书皇帝论新法之弊病,惹怒了主政新法的宰相王安石,苏轼被排挤出京,贬任杭州通判。1072年,时年36岁的苏轼主持本州乡试。深居试院之中,闲来学古人煎茶,静视鱼眼气泡,聆听沸水松风。虽然仕途一时落寞,但天性宽阔的苏轼却在一杯茶中找到新气象,更拾海阔天空。这便是苏轼!其弟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