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是指销毁被认为在政治上或对社会有害或具有颠覆性的著作或图片,或由有这种思想或行动的人所著的作品。如:秦始皇焚书。引证解释 1.烧毁书籍。多指 秦 之焚书。《史记·儒林列传》:“及至秦焚书,书散亡益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史之阙文,为日久矣,加复秦人灭学, 董卓焚书,...
焚书 [ fén shū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fén shū ] 销毁被认为在政治上或对社会有害或具有颠覆性的著作或图片,或由有这种思想或行动的人所著的作品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百科释义 报错 焚书,是指销毁被认为在政治上或对社会有害或具有颠覆性...
《焚书》,作者:(明)李贽,《焚书》,哲学、文学性著作,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贽著。李贽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64岁高龄时著成此书。《焚书》又称《李氏焚书》,6卷。他死后由门人汪本轲编辑成集、刻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续焚书》,5卷。两书收录了这位著名思想家、
焚书豆瓣评分:7.8 简介:★入围2021年沃尔夫森历史奖短名单、《新政治家》年度图书、《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图书★牛津大学图书馆馆长倾情讲述,几千年来焚书与救书的辛酸血泪史!『编辑推荐』“哪里有人放火烧书,最后就会有人放火烧人
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一说术士,即儒生)”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焚书坑儒”一词出处《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经常被“坑儒”观点引做证据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长子扶苏...
焚书坑儒,是一则汉语成语,出自西汉·孔安国《〈尚书〉序》。这则成语意指焚毁典籍,坑杀儒生。其结构为连动式,在句子中可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 “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西汉·孔安国《〈尚书〉序》)后人据此典故剪裁“焚书坑儒”一语成为成语。成语典故 ...
这就是焚书的过程。这种举动,和清修《四库全书》完全一致,是为了加强思想统一。李斯 焚书行动中,国家图书馆所藏的诸子百家书籍并没有被焚烧,“所谓秦时焚书,只烧民间之书,不燔博士之藏书”。也就是说,秦始皇只是禁止民间看那些乱七八糟的反动书籍,而国家图书馆仍然保留了这些书籍,保存了文化精典。可见,...
牛弘上书距元帝焚书事不到三十年,也曾与颜之推共同仕隋,由梁经历北齐、北周而最终入隋的文士不在少数,因而牛弘对梁元帝焚书事有所了解亦在情理之中。唐人张彦远著《法书要录》中有《唐张怀瓘二王等书录》称“周将于谨、普六茹忠等捃拾遗逸,凡四千卷,将归长安”,(张彦远纂辑,刘石校理:《法书要录校...
“焚书”就是指秦始皇下令烧掉了很多历史文化典籍,导致前秦的很多文化经典的失传,这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一个极大损失。而“坑儒”是指秦始皇活埋了460多儒生,儒生就相当于今天的高级知识分子,也可以等同于今天的专家,用活埋这样的酷刑来对付柔弱的知识分子,突出了秦始皇的残暴。姜文扮演的秦始皇 我只记得秦始皇干过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