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吉安中秋烧塔习俗),流行于江西省安福县的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每年中秋农历八月十四,禾市各村均会指派人员砌塔,塔高一般1.5米不等,村庄大则塔大.塔底要用砖块砌成,塔身大多用碎瓦片砌成约占塔高的3/4,然后再用瓦片园叠砌封顶,塔底须前后各留一个塔门,前门用于投放燃料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烧塔逐渐从反抗的信号演变成了庆祝丰收和家庭团圆的民俗活动。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如两广、福建、江西等地,中秋节烧塔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人们相信,通过烧塔可以祈求家人平安、村庄兴旺、生活红火。因此,在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会点燃塔火,欢聚一堂,共度佳节。四、烧塔的过程与讲究 烧...
歌唱好年景,歌唱幸福美满的生活。 烧塔文化的传承 随着时代变迁,烧塔习俗曾一度只存在于老一辈的记忆当中,而难觅其踪影。 中秋烧塔相对于一般吃月饼赏月的中秋活动而言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它是稻谷节节饱满,家里红红火火,亲朋平平安安的象征,寄托...
中秋节(吉安中秋烧塔习俗),流行于江西省安福县的地方传统民俗, 每年中秋农历八月十四,各村均会指派人员砌塔,塔高一般1.5米不等,村庄大则塔大.塔底要用砖块砌成,塔身大多用碎瓦片砌成约占塔高的3/4,然后再用瓦片园叠砌封顶,塔底须前后各留一个塔门,前门用于投放燃料用,后门用于拔出火灰。 晚上便点火燃烧(大...
烧塔是潮汕地区中秋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传,烧塔习俗起源于元朝末年,当时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的统治者,利用中秋之夜燃放烟火作为起义的信号。这个习俗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庆祝丰收和表达对未来生活红红火火美好祝愿的方式。烧塔通常由村中的小孩负责收集瓦片和砖头,然后在晒谷场上由大人们砌成塔状结构...
中秋节烧塔的寓意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团圆和美满:圆形塔寓意“中秋月圆人也圆”,象征着家人团聚,幸福美满。特别是那些有亲人出门在外的人家,多砌设圆形塔,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期盼团圆之情。四通八达,生意兴隆:方形塔状似田丘,成四方形,寓意着事业和生活四通八达,多角形塔则寓意生财多道...
潮汕八月十五中秋“烧塔”的民俗烧塔简介据传烧塔起源于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也有说烧塔之俗,源自元末刘伯温于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实行武装起义,至今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举火为号传衍至今已成为烧塔民俗,并且多表达“中秋节是...
中秋节福州烧塔介绍 根据民间传说,“烧塔”之俗源于元末汉人燃塔为号杀“鞑子”的故事。 福州旧俗,第一次做外公、外婆的,要在中秋节买一座泥塑或陶烧的塔,连同月饼等,送给外甥作“喜食”(福州方言意为图吉利),称“送塔”。殷富人家更为讲究,厅堂上除摆列各种泥塑的偶像外,还摆设假山、盆景、古玩,十分豪华,...
中秋节要烧宝塔的原因 根据老一辈人传下来的说法,烧塔是为了纪念抵抗元代蒙古人的一项习俗。一般认为,中秋烧塔始于元末。当时,备受蒙古族统治者压迫的汉族百姓奋起反抗,他们约定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以烧塔为信号,共同起义。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秋烧塔起源于纪念文天祥。据史书记载,宋末文天祥(我老乡),曾在吉州、兴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