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校是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点校在原稿文字排列方向与校样横竖不一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在其他情况下可以选用,而对校样进行核红时也要变通采用点校方式。它的优点是,校对人员阅读原稿和校样的视野比较宽,便于看清原稿上的各种修改和标注。它的缺点是,校对人员工作时头部要左右...
成语(Idiom):点校(diǎn xiào)发音(Pronunciation):diǎn xiào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对文章进行细致的校对、修改。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点校是指对文章进行仔细的校对和修改,以确保语法正确、用词准确、表达清晰,使文章更加完美。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对文字进行精细的修订和润色,以提高文章的质量。使用...
点校二十四史是个大工程,牵扯到的人力、物力、财力很大,不是中华书局自己想搞,而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
点校工作是一项需要高度专注与细心,并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严谨工作态度的重要任务。一、点校工作的定义 点校工作主要是对古籍进行细致的校对和整理,包括排除错字、误字、漏字等错误,同时对文句进行准确的解读和解释,以确保古籍内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二、点校工作的重要性 影响古籍传播和研究:点校工作的...
点校 diǎn xiào 词语diǎn xiào 注音ㄉ一ㄢˇ ㄒ一ㄠˋ 引证解释 犹点勘。 清 吴敏树 《与杨性农书》:“前承委点校大文,负恃爱好,輒竭愚虑。”
根据这份赵守俨先生的工作记录稿,可知“南朝五史”由山东大学承担、王仲荦先生负责,这是在“二十四史”点校之初就确定了的。在1963年秋王仲荦先生等借调进京之前,“南朝五史”点校工作主要在济南进行。1961年5月赵守俨先生出差武汉、济南,了解南北朝诸史的点校情况,“山东大学校点的南朝各史,年内可完成《梁书》...
20世纪50至70年代,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和国家有关部门直接领导下,中华书局集中全国学术界、出版界的力量,完成了二十五部史籍的点校整理和出版。时至今日,该书依旧被公认为是当前最好的整理本,成为海内外学术界最权威的通行版本,享有“国史标准本”的美誉。中华书局并没有止步于此,在此基础上,又于...
因此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的难度,可以说并不亚于最初的点校工作。此外,当年点校“二十四史”时,承担者是集中精力全力推进,甚至不少学者被借调到中华书局,暂时放下其他任务专门从事点校工作,因此进度有保障;而今天承担修订工作的学者,往往还要承担种种其他研究和教学任务,面临学术考核的压力,他们凭着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