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民间炭画像是发源于海南省的一种民间绘画技艺,已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早在春秋战国年代,人们早已经懂得用木炭粉末写字和画图。简介 澄迈县是炭画的发源地。走进澄迈县平常百姓家里,常会看到大厅里或挂有家长的大幅画像,或挂有已故亲人的遗像,这就是炭画像。历史 寻人广告、死后遗像、祝寿尊像...
传统炭画像工艺使用的是炭精粉为主要材料,主要以擦、揉为主要技法的绘画方式,性质稳定,可使画像永不退色。作画时要先制作相框,然后把旧相片通过九宫格相应放大,用铅笔勾勒出面部的轮廓线条,然后从眼睛、鼻子、嘴到面部,耳朵的明暗逐渐加深,使明暗五调子...
莫美光,1954年生,海南省澄迈县中兴镇林娥村人,受当地传统文化的熏陶,热爱炭画像工艺,自学成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画炭画像谋生,现为传统炭画像工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炭画像 画炭画像共有七个步骤,第一步是将照片固定,放置于自制成的...
传统的炭画像工艺之相片放大,需要借助九宫格分步骤分层次来画,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又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通过反复不断的调整与擦拭,画面柔和又不反光、阴影均匀、层次清晰、立体感强,画面效果具佳,人物形象逼真。炭画像工艺步骤包括:照片固定、绘制九宫格、连接点与点、绘脸部轮廓、用炭粉着色、调整明暗关系、修饰...
敲开炭精画的艺术大门后,他发现,炭精画又名“炭画”,是炭精粉绘制而成的画,属于中国民间美术,归于素描范畴。该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1896年,“炭精画像”形成于上海,后在全国各地流行。1996年,湖北省宜昌籍语文教师张智华首次提出“中国炭精画”,把中国文化和...
《恒久炭像 时光映画》 即将为你奉上 炭精画艺人 邱金亮 炭精画 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 是绘画艺术的一个小支流 主要用于还原 放大旧照片和人物画像 不管是残缺破损的画像 还是变色模糊的照片 只要经过炭精画艺术的加工处理 便能修复还原 也适合制作巨幅人物 花鸟 山水画 立体感强 形象真实准确 光线自然柔和 层次分...
传统炭画像工艺 传统炭画像工艺,海南省传统美术,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传统炭画像工艺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为Ⅶ-3,保护单位为澄迈县文化馆。
她说,炭精画是以炭精粉作为颜料,以镲笔、药棉、橡皮等为绘画工具,不管是残缺破损的画像,还是变色模糊的照片,只要经过炭精画技艺的加工处理,都能修复还原。如今,摄影已进入数码时代,炭精画早已“盛景”不再,炭精画画师也难觅踪迹。高坪炭精画技艺传承人龙莺鑫表示,她将把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并加入一些创新...
炭画流程概括起来有三个主要步骤:采集、成像和装裱。采集阶段,人物写生的采集工作直接围绕着被画人物进行。为了达到真实效果,需要使用放大技术,以老相片作为参照物,放大操作至关重要。成像阶段是整个流程的核心,要求画师具备高超的美术创作能力。借助九宫格等工具,按照精确的比例进行绘制,确保人物形象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