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金融监管总局河北监管局印发专项通知,要求辖内人身险公司严格落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严防产品“炒停”行为,严禁借产品预定利率下调进行炒作营销。加强销售行为管理,对预定利率调整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严肃处理 本文源自:金融界 ...
第六类:虚假宣传“炒停”营销【案情简介】 银保监会某派出机构在“亮剑行动”专项检查中发现,某人身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马某在其微信朋友圈中发布“购买返还型健康保险最后机会”、“重大疾病保险费率调整”等“炒停”信息,以“即将停售”概念误导消费者,涉嫌虚假宣传。 【案例分析】 根据《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认...
在保险圈内,还有一种销售炒作的方式——炒停售。 炒停售,即销售人员以产品停售为卖点,同时结合对费用率、收益率等夸大或不实宣传,以达到销售目的,业内把这种不正当的销售手段称为“炒停营销”。 “炒停售”在保险业内曾多次出现,如预定利率为4.025%的年金险下架、重疾重新定义时老款重疾险下架、互联网新规实...
所谓“炒停”营销,也就是为冲业绩,有的保险销售人员利用活动炒作概念,以“即将停售”、“限时限量”、“产品打折”等概念向消费者推销产品,利用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情况下的盲从心理,诱导其冲动购买“开门红”产品。 实际上,银保监会在《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中规定:保险公司决定在...
不少营销员直呼:“互联网新规引发的下架潮已拉开序幕”“下架风暴来袭”“紧急通知,高收益产品将下架”“某产品仅8小时5000万额度秒光”“某产品已下架,小伙伴没来得及上车”……对于营销人员“炒停”,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保险系主任郭振华提示,短期保险可能存在一定的价格优势,但是在理赔服务方面不一定有优势;...
中国银保监会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持续加强违法违规查处力度,现首次发布6类常见的侵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加强消费者风险提示,增强社会公众风险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谨防保险代理人虚假宣传“炒停”营销
抢购、炒停……是绕不开的营销话题 同步下,今天2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消化速度”招行这次放开了手机银行申购,5个亿在30分钟售罄。上周30年期的5个亿,卖到截止时间的15点半,也都还没卖完。马不停蹄,支持手机银行的的购买...也算是吸取了“前车之鉴”。浙商银行吃了上次的“红利”,这次首发更加大胆,...
据了解,预定利率亦称定价利率,是指寿险产品在计算保险费时采用的利率。为防范行业利差损风险,去年8月1日起,人身险预定利率由3.5%降至3.0%。由于新产品性价比相对降低,在上述调整落地前,保险行业多位代理人频频借此“炒停售”。李华的行为并非个案。多位代理人的宣传主要依靠一张疑似来自某家媒体的电报,该...
以案说险:保险销售中的“炒停”营销 案例介绍: 某派出机构接到保险消费者投诉,反映某人身保险中心支公司在向其销售过程中涉嫌违规。经查,发现该中心支公司在向消费者销售某分红型人身保险时存在以下行为:一是销售人员郭某在电话中称该保险的满期利益约为40多万并称即将停售,与产品的实际情况不一致。二是续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