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监管局介绍,“炒停售”保险主要有这样几种套路:套路一:虚构停售信息。一些销售人员通过社交媒体、电话推销等渠道散布虚假消息,谎称某款保险产品“即将停售”,制造“错过即无”的紧迫感,误导消费者认为是最后时机而冲动购买。套路二:夸大产品保障。一些销售人员夸大所谓“停售”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预期收...
而此次行业内再次掀起“炒停售”,情况基本与2019年监管调整长期年金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的情况类似,亦是利用消费者追求最大收益的心理,用“倒计时”的紧张感来刺激消费。需要注意的是,从“炒停售”易发生的领域看,多集中于寿险业。对此,有保险公司业务人员表示,这是因为寿险产品更复杂,对于消费者来讲意...
这段时间,保险代理人的朋友圈充斥着相关产品即将停售的信息,积极游说消费者赶紧抓住最后的机遇上车。的确,在7月31日之前,代理人还有一段销售窗口期,“炒停”盛宴无疑具有诱惑力。但是,这种炒停其实是一种短视行为,其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小觑。回顾保险行业发展史,“炒停”可谓一直存在。例如,1996年-1998年...
虽然“炒停售”行为一直被监管明令禁止,但一波又一波的“炒停潮”总是借势而起。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乘着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调降的风,保险销售圈再次吹起了一股炒停风。多位保险公司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告诉记者,3.0%复利的增额寿险即将成为过去,马上看到的就是2.5%的产品……受访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的低...
保险炒停是指某些保险产品因即将停售或面临重大调整而引发的抢购热潮。详细解释如下:一、保险炒停的背景 保险炒停现象通常出现在某些保险产品即将停售或者保险公司宣布产品即将进行重大调整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消费者和保险代理人会利用这一时机,进行抢购或推荐购买,从而引发一股抢购热潮。这种现象...
炒停是指某种事物因受到过度关注或操作而暂时停止运作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网络语境中,特别是在股票交易、社交媒体话题或在线游戏中。其具体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一、过度关注导致资源紧张 当一个事物或话题受到大量关注时,其相关的服务器或平台可能会因为承载过多的请求而超负荷运行。为了维护正常...
炒停售一般是某一个保险公司的销售行为 是保险公司发起的.现在也是监管明令禁止的 「炒停售」主要是保险公司人为制造一种营销氛围 让消费者以为一个好产品即将售罄, 再不买就没有机会的饥饿营销方式 短期内拉动保险公司的业务收入 成本低,效果极佳 比如A产品叫xx福1代 ...
6月的“炒停潮”刚平,近日,预定利率为3.5%的保险产品“炒停潮”再起。这背后是3.5%的保险产品停售最后期限已明确。据报道,已有保险公司接到“窗口指导”:要求在7月底停售预定利率为3.5%的传统险和预定利率为2.5%的万能险产品。贝壳财经记者从保险公司处也证实了相关消息,业务员也已收到相关通知。资深...
所以,其实现在的销售手段并不高明,运用边际效用递减的定律,完全可以判断炒停手段的生命力。刚才说了,边际效用是每消耗一个单位的商品所能带来的新增享受。边际效用递减,就是全国市场上每消耗一款保险产品所带来的新增享受(新鲜度)在递减,各家公司几乎是同节奏推进,同一时间段,一个市场的准(老)客户收到的...
炒停行为是指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利用停牌期间进行非正常交易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股票即将停牌前,投资者通过炒作停牌消息来影响股价走势,以期获得高额收益。炒停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投机行为,可能涉及对信息的提前知情和不当利用。下面进行详细解释:炒停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在股票即将停牌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