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渡寺,相传巳有一千五百年历史,根据宝安县志记载,南北朝时,高僧杯渡禅师,曾驻锡于此。前贤认为此地龙胍奇伟、层峦耸翠、山花奇石、矿泉溪水、树木参天,深具大自然景色,堪可作为佛门凈土,同时又可成为旅游胜地,两皆相宜。是以灵渡寺,世世代代供乡民善信虔诚礼佛。庇荫求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隋代曾经改...
在香港元朗的深山中,隐藏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灵渡寺。这座寺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清代时期进行了重建,至今仍保留着道光年间制作的铜钟。古朴的门楼上,挂着书法家区建公的对联,以及“灵通觉路、渡出迷津”的门联,充满了历史的韵味。相传,行踪飘忽的杯渡禅师曾在此驻锡。寺庙屋顶上的浮雕记录了禅师乘...
南北朝时期:相传灵渡寺最早建于南北朝元嘉初年,由杯渡禅师开创。杯渡禅师以杯渡海,驻锡屯门之杯渡山,后又到灵渡山开创灵渡寺。唐代说:也有说法认为灵渡寺建于唐代。东晋末年说:还有资料称灵渡寺创建于东晋末年,因梁代禅师怀渡留居此地而得名。位置与变迁:原址与迁移:灵渡寺原址比现今寺院的...
百多年来,灵渡寺流传着一个灵异故事,在该寺的一则简介中,便有如此记叙:「寺名『灵渡』,实该寺素有灵异,普渡众生」!此乃村乡乡事委员会文书之言,并非坊间谣传。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事情始末,得从清光绪年间说起,那是十九世纪末期、一百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的灵渡寺已为邓族所持有,早于...
寺至今存在,位于元朗厦村,曾于唐、宋两朝重修,最近一次重建开光在2003年。杯度寺、灵渡寺与凌云寺合称香港三大古刹,是香港佛教发展的重要标志。杯度寺和灵渡寺由来可追溯到南北朝刘宋年间的杯度禅师。据《高僧传》记载,杯度禅师有神异奇力,后人纪念其行迹,有杯度寺的出现,成为香港第一间佛寺...
灵渡寺 摘自:佛学大词典 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厦村西侧之灵渡山(大头山)上,与杯渡山相对。创建年代不详,仅知宋、明两代尝加修建,清道光二十年(1840)迁至现址重建,咸丰十一年(1861)改建,民国十一年(1922)重修。 据广东考古辑要‘释老篇’及宝安县志‘人物略’载,于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初年,杯渡禅师以杯渡海,驻锡...
🌟 猪仔石,位于屯门龙鼓滩的花香炉山,以其独特的猪仔形状和底部的天然石室——十字星石而闻名。石室因岩石间的空隙形成十字星般的形状而得名。🏞️ 路线概览:从龙鼓滩出发,经过猪仔石、月牙谷、良⽥坳、茅园⼭、干⼭、一线脊、圆头⼭,最终到达灵渡寺和李屋村轻铁巴⼠站。全程约17.3公里,预计耗时...
灵渡寺 摘自:中国百科全书(佛教篇) 香港最早的寺庙,港地佛教的发源地。位于风景秀丽的元朗厦村西侧。相传梁代禅师怀渡留居此地而得名。寺内最早的建筑始于唐代,后经陆续扩建。现有的主体建筑建于1840年。1860年重新修建,至1927年完成。寺内保存有历史价值的大钟、怀渡井等文物古迹。清代粤中名儒陈澧题匾称:...
灵渡寺为香港最早的寺庙,港地佛教的发源地。位于香港元朗厦村西侧。创建于东晋末年,相传梁代禅师怀渡留居此地而得名。唐朝时曾改名大云寺;宋朝时改名碧霞宫;元朝时改作白云观;后才改为灵渡寺。该寺重修过多次,今次亦因年湮代远,风雨侵蚀,日久失修,经该寺司理邓英来授权厦村乡事会发起组成重修委员会招商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