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学名:Spodiopsar cineraceus,英文名:White-cheeked Starling),是雀形目椋鸟科丝光椋鸟属的鸟类。它的英文名直译为白颊椋鸟,俗名有杜丽雀、高粱头、管莲子、假画眉、竹雀等。这种鸟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因为它除了喙和足呈橙红色外,全身都是灰褐色,所以叫它灰椋鸟。体长大约22-24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
灰椋鸟(学名:Spodiopsar cineraceus,英文名:White-cheeked Starling),是雀形目椋鸟科丝光椋鸟属的鸟类。这种鸟因其灰褐色的羽毛而得名,除了喙和脚呈橙红色外,全身都是灰褐色。它的头部上黑下白,尾部也是白色,嘴和脚为橙色。灰椋鸟的体长大约在22-24厘米之间。🐦 群居习性 灰椋鸟喜欢成群结队地活动,除了繁殖期...
灰椋鸟(学名:Spodiopsar cineraceus)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的鸟类动物。其体长约20厘米,体羽大部分灰褐色;头顶和后颈黑色,前额和头侧白色,带有黑纹;喉和上胸灰黑色,雄鸟羽色较雌鸟深,头部黑色,头侧白色杂以黑纹,头顶具铜绿色光泽,并有一道白斑,除中央尾羽外,其余羽毛...
中文名:灰椋鸟(俗称:高粱头、假画眉) 拉丁名:Spodiopsar cineraceus 英文名:White-cheeked Starling 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中等体型(20-24cm)。喙呈橙红色,尖端为黑色。虹膜偏红色。头、喉和上胸为黑色,两侧颊为白色。脚呈橘黄色。除腰部为白色,剩下体羽大部分...
灰椋鸟的主食包括毛虫、蚂蚁、蛇、蜂、蝗虫和甲虫等,而在秋冬季,它们也会摄取多种植物种实。灰椋鸟的繁殖期通常在5月至7月间,每年产卵一窝,每窝包含6至7枚卵,卵的颜色呈玉蓝色。这种鸟类是有名的食虫鸟,其胃容物中主要以天牛、金龟子、叶甲、蝗虫、蝼蛄、蚊、蝇等著名害虫为主。由于灰椋鸟个体大且数量多...
灰椋鸟:城市中的小精灵 🐦 灰椋鸟,学名Spodiopsar cineraceus,是雀形目椋鸟科丝光椋鸟属的一员。它的英文名字是White-cheeked Starling,直译过来就是白颊椋鸟。灰椋鸟的俗名还挺多的,比如杜丽雀、高粱头、管莲子、假画眉、竹雀等等。这种鸟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几乎能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灰椋鸟是留鸟,喜欢栖息在林缘灌丛、次生林和村落园林里。除了繁殖期,它们通常都是成群结队地活动。它们是杂食性的,吃的东西很杂,包括种子、昆虫等等。繁殖期一般在5到7月之间,它们会在树洞或者人工形成的洞穴里筑巢。 分布范围 🌍 灰椋鸟主要分布在秦岭南坡海拔11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上。虽然它们看起来不起...
灰椋鸟(学名:Spodiopsar cineraceus,英文名:White-cheeked Starling)属椋鸟科丝光椋鸟属,英文名直译为白颊椋鸟,俗名有杜丽雀、高粱头、管莲子、假画眉、竹雀。是适应能力非常强的鸟。因为它除喙与足呈橙红色外,全身都是灰褐色,所以叫它灰椋鸟。体长约23-25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
学习25种灰椋鸟知识,助力你的野外观察!,本视频由百度文库提供,0次播放,好看视频是由百度团队打造的集内涵和颜值于一身的专业短视频聚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