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星鲨Mustelus griseus(Pietschmann, 1908) 英文名:Spotless smooth-hound 俗名:春鲨、鲨条 分类:真鲨目Carcharhiniformes 皱唇鲨科Triakidae 星鲨(貂鲨)属Mustelus 形态特征 灰星鲨体延长;头平扁,中长,头长约为全长1/5;眼椭圆形,前圆后尖,具瞬褶且外露;前鼻瓣具一舌状突起,出水...
制剂有鱼肝油乳、鱼肝油麦芽浸膏和浓鱼肝油等。灰星鲨的性状鉴别为黄色到深黄色稀薄油状的液体,溶于醚、氯仿和二硫化碳中,微溶于醇。放冷到0℃时,仍现澄清液体,有鱼腥味。每克中含维生素A在850国际单位以上,含维生素D在85国际单位以上。灰星鲨的肝味淡,性温;肉和胎味甘、咸,性平;胆味苦,性寒。它具有健脾补中...
【灰星鲨或灰貂鲛】介绍 体形修长;头短;胸鳍前体长为全长之17~21%;口前吻长为全长之5.7~7.1%;眼眶前吻长为眼前后径之2.3~3.1倍;两眼眶间隔窄,为全长之3.6~4.5%;口裂颇长,稍长于眼径,为全长之2.5~3.7%;上唇沟与下唇沟约略等长或下唇沟稍长,上唇沟长度为全长之0.8~1.4%;齿呈臼齿状;两背鳍...
灰星鲨,以其独特的名称在生物界中占据一席之地。它的中文名称直接而简洁,被亲切地称为灰鲨、灰皮鲨或灰暗鲨,展示了其外观特征。在拉丁语中,它的名称是Mustelus griseus,这是由Pietschmann首次命名的。灰星鲨归属的门类是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脊椎动物门,科学界用拉丁名Vertebrata来定义这一门类的特征。
【药名】:灰星鲨 【拼音】:HUIXINGSHA 【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灰星鲨的肉。 【功效】:健脾益气、托毒生肌。 【主治】:用于脾虚气虚、气血不足所致之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 【性味归经】:甘,温。入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50一100克。 【别名】:灰皮鲨、灰鲨、白布鲨、鲨鱼、鲛鱼(《中国药用...
灰星鲨是一种在中药中被使用的材料,其学名为皱唇鲨科动物灰星鲨的肉。它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主要功效在于健脾益气和托毒生肌。灰星鲨特别适用于治疗那些由于脾虚气虚和气血不足导致的痈疽病症,比如疮口久不愈合或者愈合缓慢的情况。灰星鲨在中医中被归为甘味,性温,其主要作用于脾经。在使用时,一般采取...
灰星鲨胎,为皱唇鲨科动物灰星鲨的胎。治小儿腹泻、妇女经痛。药名:灰星鲨胎 拉丁名:Mustelus griseus (pietschmann)功效:健脾止泻、养血调经。性味归经:咸、甘,温。入肝、脾二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0一15克,或入丸散。采收储藏:胎为雌灰星鲨体内怀的胎仔。将雌鲨剖腹,取出胎儿,晒干。考证:始载...
灰星鲨 Mustelus griseus;M.griseusPietschmann;Spotlesssmoothhound 灰星鲨,又名白布鲨、灰鲨、灰皮鲨、鲛鱼等。软骨鱼纲、真鲨目、皱唇鲨科。体细而延长,前部略粗,向后渐细,腹面平坦。头平扁,中大;前部背视近三角形,吻端钝尖,侧视尖突。口较小,腹位,深弧形;两颌唇褶短而等长,上褶宽扁,下唇褶较狭。下颌...
灰星鲨肝是一种药物,为皱唇鲨科灰星鲨的肝,主治小儿五迟、肺痨、咳嗽、痰中带血、两颧发红、或潮热盗汗、阴虚内热之象。【药 名】:灰星鲨肝 【来 源】:为皱唇鲨科灰星鲨的肝。【功 效】:清肝明目、补肾壮骨、 养阴清热。【性味归经】:苦、咸,寒。入肺、肝、肾三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