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村 灯笼村位于皇城营村西南1公里, 张皇公路绕过村西北,战国时代立村。据清道光十六年村《重修碑记》载:“临淄城东八里许,东隅村因村近安平城遗址,遂取安平之意,取名为安平村,后因村民以制灯笼为业,改为灯笼村”。 该村居民195户,685人,汉族,有土地591亩。
岁末临近,山西省稷山县稷峰镇杨赵村的数十家灯笼加工厂,迎来了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时段,村民们加班加点赶制灯笼订单,各式灯笼铺满车间,让人提前感受到新年的热闹氛围。(监制:王跃军 岳旭辉|记者:张说地 张逸凡 |编辑:崔肖冉 朱锐峰|合作单位:稷山融媒)
屯头村是藁城灯笼的起源地。据传,明代,藁城屯头村李姓人家打造的红纱灯制作精良,以美观明亮、耐风耐用为特色,闻名遐迩。及至清雍正年间,藁城纱灯被选为皇家用灯,因而获名“藁城灯笼”。数百年的历史在灯影中走过,曾经的灯笼,现在已是点亮寻常巷陌的温暖灯光。但藁城灯笼独特的制作工艺依然得以流传。2007年6月...
东河南村是灵丘县第一大村,全村3226户,7597人。年轻人多外出务工,老人留守务农。这个农业村是东河南镇政府驻地,处于交通要道,集镇熙攘,人气颇旺。尤其每到春节,村里家家户户都要自制手工花灯,这项传统已有百年传承,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灯笼村”。一进村委会,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四米见方、贴挂在正墙上...
他说,灯笼虽然有一定市场需求,常供不应求,但他的儿子还是选择出外打工,原因是灯笼制作太费时间、太耗精力,利润太低。据陈周茂说,目前下底园社有近10户人家从事制灯笼这个行当,每户制灯笼的主力都是中老年,最年老的已经88岁,年轻的也已四五十岁。陈周茂遗憾地说,他这辈人去世之后,“灯笼村”恐怕要...
灯笼村“过年”从10月开始 2022年元旦前夕,在屯头村口,王凯青和丈夫正在张罗着将成箱灯笼搬运上物流货车。说起过年氛围,王凯青开玩笑地说:“我们这边从10月开始就到处都是灯笼了,应该是最早有年味的村了吧。”王凯青口中的年味,其实就是指每年的灯笼销售旺季。从国庆节前夕,灯笼村的家家户户就都开始忙...
西陇村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流沙北街道,是普宁市乃至潮汕地区较早置寨的古村落,始祖为唐代潮州府都尉杜竹轩。 一直到今天,西陇灯笼传世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普宁西陇村,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熟悉这门技艺,以至于西陇有“日出千灯”之誉。是不是很惊人?
走在村内,街道两旁宫灯店铺林立,拉着灯笼的货车排起长队有序驶过。每到年底,屯头村的灯笼生产就进入最繁忙的时节,村里货车络绎不绝,有时能从村北头堵到村南头。“上午进村装灯笼的货车八点多就开始堵车了,这是每年春节前经常出现的场景。”屯头村党支部书记白理伟说,屯头村的灯笼销往全国各地,今年由于...
“灯笼村”里年味浓 临近春节,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杨赵村迎来灯笼销售旺季。村民们加紧赶制灯笼,供应节日市场。图为工人将制作完成的灯笼摆在空地上晾晒。新华网 发(兰立强 摄)杨赵村灯笼制作历史悠久,有着“灯笼制作专业村”的美誉。制作的灯笼几经更迭,从20世纪90年代的硬灯笼转变为如今可折叠的软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