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亚热带北部边界在秦岭淮河一线,南方号称鱼米之乡,生活起来非常舒适,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商朝,这样的气候环境意味着,商朝可开发的耕地不多,粮食产量也很有限。那么征服不服从的部族之后,简单粗暴的杀掉俘虏,确实是个高效的办法。此外,当时的世界正处于青铜时代,商朝的青铜技术非常发达,和依旧处于石器时代...
除非某个诸侯国的实力强大到其它诸侯国联合起来都不是对手,但这种情况在整个东周时期都没有出现,这是东周与商朝末年的区别,也是商朝灭亡如此迅速,而东周得以延续数百年的原因。
而此时,商朝百万大军正在远征淮河流域的夷人,由此给周部落灭商提供良机。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大会诸侯于盟津,随即率军猛攻防守空虚的商朝腹地,联军总兵力达4.5万人。 商纣王在位时,国势急剧衰落 盟津离商朝的国都朝野仅有咫尺之遥,所以当纣王得知消息后,立时间便惊慌失措。此时,百万大军尚在征讨淮夷的战场上,朝歌城...
根据史记记载,商朝灭亡原因,在于纣王不修“德”,于是被修“德”的姬周打败,大概就是所谓的“仁义无敌”。毋庸置疑,这是传统的道德表述,实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综合史料来看,商朝灭亡原因之一,在于两线面临大敌,即东夷与姬周。最终,东夷叛乱牵制、消耗了商朝力量,让周人逐渐做大,结果在牧野一战灭商。现代考...
商朝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古代文明的进步获得转机。商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屡次迁都,经济水平十分低下。但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广施仁政,深得民心,商朝政权得到了初步巩固。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经济作物,经济发展加快,私有制度进一...
然而商朝还是没有避免灭亡的命运,今天我们就从纣王改革入手,分析一下商朝灭亡的内部原因。盛极而衰 咱们现在说的商朝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先商、早商、晚商。先商是在商汤灭夏之前的一个时期,当时的商朝只是个部落或小邦国,听命于夏朝。商汤灭夏之后,到盘庚迁都之前,属于早商,这两段历史至今仍然充满...
周人在建立自身统治秩序时,十分重视殷遗民史官的作用,早在商朝灭亡之前,一些殷商史官就加入了周王麾下。《左传·襄公四年》称太史辛甲“命百官,官箴王阙”,能够策命百官、劝诫周王过失。《史记·周本纪》集解引刘向《别录》提到辛甲原本是商纣王的臣子,由于屡次进谏不被采纳,愤而选择弃商至周,受到了周文王...
声称他杀害了比干,然而事实却是比干比他晚了十几年才离世。指斥他荒淫无道,但妲己与帝辛之间的年龄差距却令人质疑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实际上,妲己还未来得及对朝纲造成真正的祸害,商朝就已经走向了灭亡。历史上那些被后人指责为奸臣的人,实际上在许多方面都有着杰出的贡献和忠诚的表现。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
到了商朝末年的时候,纣王决定对祭祀制度进行改革,不再祭祀上帝,仅供奉列祖列宗,因为纣王觉得,他自己就是上帝,所以,纣王也叫“帝辛”。不但如此,他对祭品要求,也越来挑剔,普通的奴隶已经看不上眼,大量有身份的贵族都被他当了祭品,其中不乏一些诸侯王。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了,你看看,纣王如此昏庸暴虐...
然而,周武王灭商的目的显然不在于此,而是在大肆杀戮商朝官员、百姓后,将大批自由民抓捕为奴隶。而据史料记载,遇害的商民超过17万,而沦为奴隶者则超过33万(“馘磨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见《逸周书·世俘》)。 正因为周武王伐纣的真实目的,在于掠夺土地、财富和奴隶,所以在王朝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