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的撒尼妇女只有农闲时才能空出时间来制作火草布,集攒足够的原材料后动工缝制火草褂子,一件火草衣通常要历时半年乃至一年才能完成。 火草布织造(所文亮摄) 火草布(所文亮摄) 火草布与过去撒尼人日常穿用的麻布相比沉重得多,因其耐磨的特性,人们一般把...
《西街口村彝族火草布》(传统工艺)是盛行于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西街口镇西街口村及石林县北部地区彝族撒尼中青年妇女中的传统工艺。火草布是用野生火草植物通过加工纺织而成。 火草褂 火草:生长在我国西南部海拔1800米至2500米的丘陵地带。叶宽2.5厘米,长15至18厘米。...
相较于撒尼人日常穿着的轻便麻布,火草布以其显著的厚重感脱颖而出。这种布料耐磨耐用,因此常被人们巧妙地缝制成褂子,作为农耕时的“劳保服”穿着。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昔日的“劳保服”火草褂竟逆袭成为市场上的珍稀之宝。其价格节节攀升,如今已成为撒尼服饰中的佼佼者,价值连城,难得一见。火草布的时尚...
#文化石林# 【代代相传火草褂】《西街口村彝族火草布》(传统工艺)是盛行于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西街口镇西街口村及石林县北部地区彝族撒尼中青年妇女中的传统工艺。火草布是用野生火草植物通过加工纺织而成。 ...
火草褂的由来与传承 火草褂,作为彝族的传统服饰,在马龙区咨卡村有着深厚的纺织文化底蕴。制作火草褂的工艺极为考究,包括上山采摘火草叶、清洗火草叶、捻接火草线、纺线以及织布等多个繁琐步骤,最后再经过精心的缝制,才能成为一件完整的火草褂。整个制作过程不仅耗时长久,更蕴含了无数匠人的心血与智慧。火草...
咨卡彝族村村民祖祖辈辈传承的火草褂手工编织技艺,工序十分繁杂,且要求精细,不然很难编成精美漂亮的火草褂。从上山采摘火草叶到编成火草褂,有10多道工序,编织一件火草褂要20多个工日。该村唯一的火草褂手工艺传承人李桂兰已经68岁,20岁时她跟随师傅李水凤学艺,至今已48个年头。每年仲夏时节,李桂兰带着她的10...
能够抵御雨水,同时具备冬暖夏凉的特点。穿着火草衣,不仅能够适应多变的气候环境,还能在视觉上增添美感。综上所述,火草褂不仅在彝族社会生产、生活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其独特的保暖性能和美观性,使得它在寒冷山区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火草褂成为了彝族人民适应自然、追求生活品质的象征。
彝族人民与火草的深厚渊源,历史悠久。明代的《滇略》曾记载:“金齿木邦地区出产火草布,这种草叶长约三四寸,贴地而生,叶背有棉状物,抽取其纤维可织成布匹,宽度约七寸。”火草布的纺织技艺自古至今几乎没有变化。👩🌾彝族妇女在农闲时,会前往山上采摘火草叶,剥离叶背的绒层,搓成线,待线积累到一定数...
制作火草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首先,要寻找并收集火草叶子。这需要彝族人民遍访“九山、十八箐”,才能找到足够的火草叶。然后,将叶子背面的白色绒状物剥离并纺织成线,再织成布料,最后缝制成褂子。整个过程大约需要经过20多道工序,充分展现了彝族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对美的追求。火草褂不仅是东川彝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