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火箭技术,但现代火箭技术的起点通常被认为是由俄国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在20世纪初提出的火箭方程,他提出了使用液体燃料火箭进行太空探索的理论基础。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发展了V2火箭,这是世界上第一枚长距离弹道导弹,也是现代火箭技术的先驱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至60...
一体化的下着陆腿 这个下着陆腿,在火箭点火起飞过程既要贴合箭壁,又要抗气流冲刷和回收着陆过程中的烧蚀,不是我吹人家,这个结构真的堪称优秀设计。 着陆腿下的蜂窝吸能垫 下图中着陆腿和地面接触的位置,取掉了露出圆形白色区域就是安装的位置就是安装的蜂窝吸能垫。蜂窝吸能垫结构和汽车保险杠中的抗冲撞吸能盒...
成功测试一系列关键技术6月23日下午1时许,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3.8米直径的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新技术验证箭竖立在场坪发射台上,3台变推液氧甲烷发动机点火,喷出蓝色尾焰,箭体上升至约12公里高度,中心发动机调节推力,火箭受控下降,在距离地面50米处,四条着陆腿展开,随后火箭缓速下降,高度趋近于零,稳稳落在...
从早期的火箭试验,到现代火箭的多级分离、再利用技术,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为太空探索开辟了新的道路。多级分离技术使得火箭能够逐级脱离负重,提高载荷能力;再利用技术使得火箭的部分组件可以回收利用,降低了太空探索的成本。这些技术革新大大推动了人类太空探索的进程。火箭的推力、速度、高度等数据反映了火箭的性能和飞行...
1.全球首款液氧甲烷推进剂中型液体运载火箭 国内首次突破液氧甲烷中型液体运载火箭关键技术,填补国内液氧甲烷火箭型谱空白,成为全球首款发射入轨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2.国内首创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转级控制技术实现重力牵制释放和故障诊断 采用国内首创的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转级控制技术,利用发动机推力调节能力和火箭自重对...
1、火箭推进原理 火箭的作用依赖于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对于每一个动作,都有一个相等和相反的反应。 在火箭发动机中,燃料和氧化剂(统称为推进剂)在燃烧室中结合,在那里它们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热气体,这些热气体迅速膨胀,然后加速并通过喷嘴高速喷射,从而向发动机传递相反方向的动量。
火箭是如何“加油”的?这可是个技术活→ 嫦娥六号任务进入发射倒计时。在正式发射前,今天的工作重点就是火箭燃料加注。负责运送任务的长征五号火箭是我国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采用液氢液氧作为主推进剂。液氢液氧实现了无污染、对环境友好,却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燃料,给加注工作带来了难度。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800...
火箭技术本身的进步,如重复使用技术,不仅降低了太空探索的成本,也促进了相关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3)经济增长与商业机遇 太空探索带动了新兴的太空经济,包括卫星服务、太空旅游和太空资源开发等,为全球经济增长开辟了新领域。 火箭作为这一切可能的关键,提供了将货物和人员送入太空的...
可回收火箭技术是指让火箭在完成任务后能够安全地返回地面,并经过检修后再次发射的技术。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可回收火箭技术是美国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Falcon 9)火箭。猎鹰9号是一种两级运载火箭,它可以将卫星、货物或人员送入低地球轨道或地球同步轨道。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第一级可以在发射后通过动力反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