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60年代之后,中国自身的工业基础有了,火炮技术也进行了一定发展,所以有自己研发新型火炮的能力。再加上苏联不再对中国出售火炮技术,中国就开始了自行研制火炮。不过当时间来到上世纪80年代,有一件事让中国选择了继续从西方吸收火炮技术,那就是加拿大工程师吉拉德·布尔博士的大放异彩。布尔博士是一个在火炮领域...
即中央不反对进口GC-45的生产线和技术,但不会出钱,且就算成功仿制该款火炮,解放军也不会列装。当时的兵器部决定自费进口GC-45的技术和生产线,于1982年通过奥地利方面拿到了相关技术授权和设备。我们上边提到,我国购买GC-45的主要目的是吸取西方设计火炮的先进经验,因此在引进GC-45火炮的时候兵器部还派出了400多...
进入60年代,中国的工业基础逐渐完善,火炮技术也有所进步,因而具备了研发新型火炮的能力。随着苏联停止向中国出售火炮技术,中国开启了自主研发火炮的旅程。不过到了80年代,有件事让中国依然决定向西方学习火炮技术,那就是加拿大工程师吉拉德·布尔博士的精彩表现。布尔博士是火炮领域的一位革命性人物,毫无疑问,他是...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西方火炮技术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相差悬殊。当然,这并不否认中国铸造火炮的工艺要比西方粗糙。我们认为,研究18 世纪清朝武器装备在发展中的落后这一历史现象必须采用“大历史观”,或者称之为“宏观历史(Macrohistory) ”。因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军事武器技术是战斗力,研究18 世纪中西方武器装备...
但是换标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意味着中国此前几十年的火炮技术积累有很多没用了。而仿制出来的GC-45加榴炮以及其炮弹,在最开始的时候也并没有那么好用。比如说我们上边提到的枣核弹,因为中国当时的焊接技术不行,缺乏将舵片焊死在炮弹身上的技术,于是我国当时想出了用螺丝钉“钉死”舵片的法子。结果...
攻占下来的土地,需留下一部分人驻守,有一部分炮手和工匠,就被留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技术逐渐外流当地,之后再往西传播。其实,明朝时期的火炮技术并不落后。比如已经掌握了铜覆铁复合铸造法,这种方法既保证了火炮的威力, 还有效减少了炮管炸裂的概率。为此专门花大价钱,购买制作方法。
1985年,中国引进了GC-45型火炮的原型产品,包括155毫米炮弹的全套制造技术,合计花费金额为1亿人民币。在当时,中国每年军费预算也不过是200亿元左右,可见我军对于火炮技术转型的决心是极其坚定的。但尽管如此,在80年代“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国内不少国防项目的预算都惨遭大砍甚至裁撤,就连155毫米...
目前的身管自紧技术主要有水压(液压自紧)、气压(爆炸自紧)、棒压(机械自紧)三种方法。机械自紧多使用高强度硬质合金自紧装置对身管内壁进行增压扩张,这种自紧方式容易对炮管内壁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因而应用的不多。(机械自紧)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液压自紧技术,即往火炮内部注入高压液体进行不断增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