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岸》李商隐 翻译、赏析和诗意《灞岸》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主要描写了山东地区在当时频繁的遭到侵袭和战乱的景象。 诗词内容是说山东今年被敌人频繁侵袭,许多地方冤魂在哭泣,虏骨遍布战场。诗人倚在灞水桥边,眺望着华表,想起平时的二月,皇帝会进行东巡。 中文译文如下: 山东今年频繁的战乱, 几处冤魂...
今天,我要带你领略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的《灞岸》,一起感受战乱时期的社会景象与诗人的内心忧思。《灞岸》是李商隐的一首佳作,全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战乱时期的社会景象。首联描绘了山东地区频繁征兵的场景以及无辜百姓的悲惨命运,让人感受到战乱带来的深重苦难。颔联则通过今昔对比,凸显出战乱对国家和...
灞岸 作者:唐·李商隐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注释】 ①作于会昌二年。据《通鉴》,这年八月,回鹘乌介可汗帅众南侵至大同、云州一带,唐廷下令征发许、蔡、沐、滑等六镇兵马,准备抗击。诗中反映的是征调各地军队的情况。 ②山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点行:按...
《柳》其一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灞岸是唐代京城长安送别的地方,唐代很多诗人都曾在此体验过离别的滋味,也纷纷赋诗表达他们对离别的感伤情怀。李商隐就曾有诗,“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抒写了他对世事沧桑的感慨。罗隐仕途失意,满怀悲愤,却又无处...
灞岸[唐代]李商隐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0) 翻译与注释 注释:①灞岸:灞水桥边,在长安东。山东:指函谷关以东。点行频:多次点兵出征。虏尘:指征战地。②华表:设於道旁的路标,又桥旁大石柱也称作华表。平时:指兴平之时。东巡:传尧舜东巡,至于泰山,此处借指...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忧国之作——《灞岸》。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频繁征战、百姓疾苦的深深忧虑。🌟原文欣赏: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译文:山东...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不胜:力不胜任。 赏析 这首咏柳七绝是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的送别情景的。不过它不是写自己送别,而是议论他人送别;不是议论一般的夫妻或亲友离别相送,而是有感于倡女送别相好的缠绵情景。而这一切,又不是以直写的方式出现,而是...
灞岸突出的表现手法:用典故,达到言简意赅、含蓄的效果。“灞岸”是长安灞桥,唐朝人多在这里折柳送别,如”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戎昱《途 中寄李二》 )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
历史典故> 灞岸 借指送别之地。日本下部香《念奴娇·飞絮影》词: “东风冉冉,却疑也扑帘幕。缅想灞岸疏烟,苏堤残月,为萧郎攀折。” 参见:○折柳 灞岸相关 轼闾 载廉之石 载笔 载笔之地 载米 载肴从学 载舟覆舟 载酒生徒 载酒过子云 载酒问奇字 ...
灞岸 唐/ 李商隐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是晚唐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