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态特征 体型与颜色 潜蝇科的成虫通常体型较小,体长多在2-6毫米之间。 体色多为灰黑色或黄褐色,部分种类具有金属光泽或斑纹。 头部结构 复眼发达,位于头部两侧,常呈椭圆形或圆形。 口器为刺吸式,适合吸取植物汁液。 触角长而多节,通常呈丝状或棒状,用于感知环境信息。 胸部结构 前胸背板较窄,中胸和后胸...
一、美洲斑潜蝇 美洲斑潜蝇,又称蔬菜斑潜蝇,是一种严重危害蔬菜的害虫。它们的幼虫会在叶片内潜食叶肉,形成弯弯曲曲的潜道,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严重时,叶片上布满潜道,导致叶片枯萎脱落。为了防治美洲斑潜蝇,可以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二、南美果实蝇 南美果实蝇是一种危害...
潜蝇科,属于昆虫界双翅目中的环裂亚目有缝组无瓣类,是一类微小至小型的昆虫科。科内的种类体长通常在1.5到4毫米之间,色彩多样,包括黑色和黄色。这些昆虫的特征显著,头部具有独特的构造,有一对分开的后顶毛(后单眼毛)和一对短小的单眼鬃。触角的芒部可能是裸露的,也可能带有刚毛,口鬃的存在...
三叶斑潜蝇寄主范围十分广泛,比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更广,已记载的寄主有菊科、葫芦科茄科、伞形科、毛茛科、石竹科、十字花科、锦葵科报春花科、豆科、唇形花科、蝶形花科、石蒜科、金莲花科和禾本科等20余科共300多种植物;其中菊科、葫芦科和茄科植物...
潜蝇科昆虫属于完全变态,幼虫阶段主要以植物的叶或根茎为食,造成隧道状损害,导致叶片枯死。老熟幼虫在隧道内化蛹或钻出隧道在叶面化蛹。在冬季,它们以蛹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在中国北方,一年可能有数代活动,而在南方则有10代以上。春季是潜蝇科昆虫的旺盛时期,少数种类还会寄生在同翅目昆虫上。
稻秆潜蝇,属双翅目,秆蝇科,主要以幼虫危害水稻的心叶、生长点和幼穗。寄主主要是:稻李氏禾(游草)、稗草和看麦娘。一、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2.2-3毫米,翅展5-6毫米,翅展5-6毫米。全身呈鲜黄色。分成三部分,头部前方有1处钻石形黑斑,胸部背面有3条黑褐色纵纹,中间的一条较大,排列不整齐。腹...
学名Japanagromyza tristella (Thomson) 双翅目,潜蝇科。分布北京、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四川、陕西、广东、云南。 寄主大豆及豆科蔬菜。 为害特点幼虫在叶片内潜食叶肉,仅留叶表,在叶面上呈现直径1?2cm的白色膜状斑块,每叶可有2个以上斑块,影响作物生长。
黄潜蝇科,科学名称为Chloropidae,其特征在翅的构造上表现独特。在翅的前缘接近亚前缘脉(Sc)末端的地方,有一个明显的缺刻。不同于其他种类,黄潜蝇的翅上没有臀室,且拥有显著的单眼特性,三角形的眼睛区域几乎延伸至额部前方。后头顶的毛发,即单眼后毛,可能向内弯曲或者甚至不存在。触角是黄潜...
稻秆潜蝇,又名稻秆蝇、稻钻心蝇、双尾虫,属双翅目秆蝇(黄潜叶蝇)科。国内分布于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地较常见;国外如朝鲜、日本、越南也有该虫危害的报道。寄主植物有水稻、冬小麦、稗草、鹅观草、李氏禾、细长早熟禾、看麦娘、亨利三毛草、棒头草、大看麦娘...
在中国,潜蝇科虫害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其中豌豆植潜蝇是常见的农业害虫。这种昆虫体色为青灰色,头部前方呈黄色,雌雄特征鲜明。雌雄潜蝇额宽为头宽的一半,眼部特征独特,触角黑色,第三节圆形。幼虫活动于叶片下方,形成不规则线状的潜道,并在此化蛹。豌豆植潜蝇广泛分布于北京、东北等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