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77年高考后接到国政系当年必须招生的上级指示,所以在第二批次匆忙录取了些外语成绩较好的北京籍考生,全部录入“国际政治专业”。然而,北大是全国统招统分的部属学校,77级在1982年春季毕业,分配工作时遭遇教育部配给的若干外地名额,四位北京籍学生必须放弃北京户口去外省工作。那时,北京户口是全国最宝贵的户口。学生们...
【国政系成立六十周年专栏 | 潘维:与北大国际政治系结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前身是1964年成立的国际政治系,迄今六十年整。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潘维就此撰文,深情回忆了自己与北大国关的缘分,解读了走向“国际”的时代浪潮并分享了关于学院大楼的往事。“...
潘维 教授 收藏 完善纠错 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登录后才能查看导师的联系方式,马上登录...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硕士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
1982年考入北大国际政治系,硕士生,师从陈翰笙教授。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政治学系1996年博士。现居北京,执教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讲授世界政治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美国社会发展史等课程。代表论著有《法治与民主迷信——一个法治主义者眼中的中国现代化和世界秩序》、《农民与市场》...
北大视点|潘维:中国“新青年”与“全球治理”的方向 一、两个新认识 这次会议讨论“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在英文里,“全球”不同于“世界”。“世界”由国家组成,而“全球”有“后现代”色彩,指不分国家的人民,处理不分国家的事情。人类早在“史前”就脱离了人与动物的生存竞争。“有史以来”...
但中国共产党不是“来世佛”而是“现世佛”。中国共产党人向往大同,但追求小康,致力于中国人民现世的美好生活,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致力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者系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本文原载于《北京大学校报》第1573期第三版)信息来源: 北大校报 文字:潘维| 编辑:振云 | 责编:燕元、山石 ...
潘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 发言主旨: 把耕地流转给留在农村的农村人。 理由如下: 第一,是宪法和土地法的规定。 第二,耕者有其田是中华文明的基本道义。 第三,让留下的人与离开的人都有致富的机会,离乡者越多,留下的人越有致富机会。
日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接受《中国纪检监察报》的采访,围绕“人民至上”的主题,潘教授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坚持生命至上?”“这一坚持和选择体现了什么?”等角度进行了深入解读。一起来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人民至上是中... ...
研究生导师潘维:北京大学 潘维性 别男出生年月 所在院校北京大学所在院系政府管理学院 职称教授招生专业中外政治制度 研究领域世界政治研究、中外政治体制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