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潘月樵 京剧演员。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早年艺名小连生。初习梆子戏,后改京剧老生,以做功见长。长期在上海演出。曾排演《潘烈士投海》、《黑奴吁天录》等京剧新剧目。辛亥革命时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战役,1912年起在上海、西南等地历任军职,因反对袁世凯而被通缉。后返上海,恢复演剧生活。
梨园少将潘月樵 梨园少将潘⽉樵 潘⽉樵(1869—1928),艺名⼩连⽣,江苏⽢泉(今扬州市)⼈。⾃幼由长嫂延师教戏,初习梆⼦⽂武⽼⽣,后改习京剧⽼⽣,因嗓⾳沙哑,乃专在做功上下功夫,成为南派京剧的代表演员。其⽗业⽊匠,光绪元年(1875)病卒。家贫⽆以为⽣,与弟少棠...
潘月樵简介如下:潘月樵(1871~1928),艺名小莲生,扬州人。潘月樵是清末民初上海著名的京剧老生演员。早年丧父,8岁到北京,入戏班,是夏奎章传门弟子。12岁登台演戏,有过人天资,艺术日进,能创新声,但噪音稍带沙哑,因此演戏轻唱重做,工须生,擅演《四进士》、《明末遗恨》。潘月樵热衷于...
历史知识> 潘月樵 江苏甘泉(今扬州)人,艺名小连生。初习梆子,后改唱京剧老生,以做工见长,念白亦佳,蜚声沪上。主张戏曲改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与沈缦云等创建上海新舞台。善编剧,尝编演《潘烈士投海》、《明末遗恨》、《新茶花》、《黑奴吁天录》等,宣传爱国革命思想,时论称之。辛亥革命时,与夏月润兄弟等...
潘月樵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抵达上海,与夏月恒、月润、月珊、月华兄弟共同组成了京剧全班,在新丹桂茶园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他们的演出地点随后迁至南市,潘月樵表现出强烈的革新精神,积极参与新舞台的建设与班底组建。他与兄弟们致力于京剧的改革,从舞台设计、戏服、道具到唱腔,都有所创新。他们...
潘月樵传奇,京剧剧目。剧情简介:清光绪十七年秋,全国革命党人积极活动推翻清廷。上海京剧名角潘月樵在新舞台演剧时,不畏暴政,挺身救护巡警追捕的艺友遗孤,被官方勒令停演。同盟会领导人陈英士(其美)在报上撰文声援潘月樵,并专程拜访,两人一见如故,义结金兰。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潘挟制上海道台刘燕翼,...
潘月樵左腿中了一枪。制造局攻克不久,上海宣告光复。第二天为庆祝光复上海,潘月樵还带伤上台演出。是名角也是热血壮士 潘月樵和夏氏兄弟在攻打制造局战役中的英勇壮举,并非是偶然的。他们在舞台上都是京剧的好角儿,潘月樵是老生演员,幼年学过梆子,后改京戏。9岁登台,16岁到上海,搭天仙茶园,以“小...
在辛亥革命的洪流中,潘月樵投身于上海商团的革命行动之中,扮演着积极宣传者的角色。11月3日,上海革命党人采取多路包围战术,对制造局发起了进攻。面对正面大门的严峻挑战,潘月樵凭借出色的武艺,引领众人翻越后门,利用硫磺炸弹的威力引发内部火势,此举成功煽动了局内工人的反戈和部分守军的起义,...
潘月樵(1871-1928),江苏扬州甘泉人,名宗岳,又名万胜,早年艺名小连生,晚清民国之际著名海派京剧演员。他九岁即登台演唱,十二岁独自掌管一套戏班子,十六岁已名响上海。他以上海为平台,把自己的京剧表演水平推向极致;他大胆革新,改良戏曲,把京剧改良运动推向高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