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潘文石在北大开设“保护生物学”课程深受欢迎,许多学生都在期末考试试卷上特别附上了听课感言:“潘教授不仅给予我最新的学科知识,还使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潘文石与大熊猫(摄影:朱小健) 许多人感慨,潘文石与大熊猫之间的情谊非常人能及,而这是他用十几年的野外实地研究换来的。 在秦岭海拔1000米至307...
个人简介:潘文石,1937年生于泰国曼谷,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大熊猫及野生动物保护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主任。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并留校任教。长期从事野生动物,尤其是大熊猫、白头叶猴、中华白海豚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潘文石 从事保护工作这么多年,...
1985年3月,潘文石团队在陕西佛坪救助了一只身患肠炎的大熊猫。 饶是见多识广的潘文石,在看见这只大熊猫时,也难掩惊讶。 不同于大熊猫常见的黑白分明,这只大熊猫的四肢、背上、眼圈均覆盖着红棕色的毛发。 潘文石为她取名为单(唯一)丹(红棕色)。 没想到就是这只的棕色大熊猫,促成潘文石的又一次出走。 在单丹...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从1980年进入四川卧龙开始研究大熊猫起,潘文石与大熊猫在荒原野地生活了16年,这期间倾注了他最美好的年华和最浓郁的情感。1996年,年近60岁的潘文石带着研究生来到广西崇左,开始对白头叶猴的研究和保护。(《大家》 20171011 潘文石 野性的呼唤
今天先说说潘文石教授带领的科考团队提出的“保护大熊猫栖息地”方向。 北京大学潘文石教授的团队曾经在四川做过科考,后来又到秦岭驻守十多年,观察秦岭大熊猫的生存情况。 一 以科考为目标的潘文石团队 1、兴起由来 潘文石教授被称为“熊猫之父”,他是北京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动物学家,野外工作者。
36年来,潘文石教授以荒野为家,实践着他作为一名生物学家的理想与信仰,并感召着一代代年轻人投身到野生动物的调查与保护之中。
请记住真正的“熊猫之父”,毕生用爱保护动物的潘老 一心爱熊猫的潘文石教授曾经说过:“zhen正的熊猫,应该生活在它的自然栖息地里,在那里经历风雨,见世面,在那里觅食,在那里找寻伴侣,在那里追求爱情,在野地里生,在野地里死,这才是真zheng的一个生命。”他是首wei被《国家地理》杂志以人物专访形式采访的...
潘文石, 1937年出生于泰国曼谷,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随父母回到广东汕头市。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动物遗传专业,现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大熊猫及野生动物保护中心主任,被誉为“熊猫之父”,中国生物学界泰斗。因在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被授予世界野生生命基金会最高奖Paul Getty奖(1999...
大熊猫娇娇与潘文石教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故事 潘文石教授曾深刻阐释,大熊猫并非专为动物园的娱乐而生。它们理应在自然的怀抱中,迎接风雨的洗礼,自由地追寻爱情,并在生命的旅程中,坦然面对生老病死。这才是大熊猫真正的生命意义所在。我们的故事始于潘教授及其团队对佛坪至长青林业区的探索。在长青林业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