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潘师正 【生卒】:585-682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大业中度为道士,师事王远知,居于嵩山逍遥谷,积二十余年。入唐后极受高宗、武后尊礼,并特令所司在其住地筑崇唐、精思二观以处之。(,参见《新唐书》) 【生卒】:585—682 【介绍】:
亲诣精庐,尊师身不下堂,接手而已。”宋朝张君房著《云笈七签》,在该句前述潘师正日常“但嚼松叶饮水而已”,在该句后补充“及问所须,答言松树清泉,山中不乏。帝与武后共尊敬之,留连信宿而返”;谈到隆唐观时,增加“岭上别起精思院以处之”;谈到奉天宫时,增加“令于逍遥谷口特开一门,号曰仙游门,复于苑...
上清派第十一代宗师 潘师正 宗师潘师正,赵州赞皇人。年少丧母,筑草庐于墓侧以至孝闻名于乡里。 隋朝大业中度为道士,于上清派第十代宗师王宗师远知门下习道,王宗师尽以道门隐诀及符箓授之。 宗师潘师正清静寡欲,居于嵩山之逍遥谷逾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 唐高宗李治游幸至东都,偶然至谷中见宗师一人独处,所...
潘师正,字子真,出生于唐朝初年的赵国赞皇,一说贝州宗城(现今均位于河北省)。他出身于一个有着深厚仕宦传统的家族,其母博学多识,尤其在名理学上造诣深厚,曾口授潘师正《道德经》。潘师正以孝顺母亲而闻名,他在隋朝大业年间拜王远知为师,学习道门的秘籍和符箓知识。随着王远知来到茅山,潘师正...
潘师正,字子真,出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赵州赞皇(今河北赵县)的一个官宦世家。他天生异相,脚板上带有灵龟纹路,双手过膝,被视作神异。五岁时,父亲战死,家道衰落,母亲鲁氏带着他返回老家,他在此期间受母亲道教教育,诵读《道德经》。十三岁,母亲去世,他守墓尽孝,成为当地的...
潘子真 真人。潘师正,字子真,唐代著名道士,赵州赞皇(一说贝州宗城,均属河北)人,为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一代宗师,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在隋炀帝大业年间入道,修德体玄,精于“隐诀”、“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入唐后经历高祖、 - 问道小童于20240
历史知识> 潘师正 唐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一作贝州宗城(今河北威县东)人,字子真。少丧母,以守墓孝闻。隋大业中,为道士,师王远知。后随至茅山(在今江苏金坛西南),终隐嵩山(在今河南登封西北)二十余年。入唐,颇受高宗礼遇。调露二年(680),高宗为建崇唐观、精思观以居之。有弟子十八人,以韦法昭、司马...
潘师正是上清派第十一代祖师,他的师傅正是大名鼎鼎的王远知。唐朝建国之时,道教中有两名道士表现最为积极,一位便是茅山宗王远知,他早早地给唐高祖李渊送上符命,预言他将获得天下;另一位是楼观道的岐晖。与王远知押宝送符命略有差别,岐晖天才绝伦地想出了一招釜底抽薪的主意,他声称李渊是太上老君李耳的...
在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一位名叫刘爱道的道士发现了潘师正,并对其赞誉有加,称他为“三清之骥”,暗示他是道教中的重要人物。刘爱道建议潘师正拜王远知为师,远知悉心传授他道门秘籍和符箓。不久,潘师正随远知来到茅山,之后又与刘爱道迁居至嵩山双泉顶,隐居于幽静的逍遥谷,专心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