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月23日,潘受因病逝世,走完人生最后的一段路程。当时的新加坡总统王鼎昌与总理吴作栋分别致唁文表达深切的哀悼。王鼎昌说,潘受对新加坡教育作出了贡献,尤其是在华文书法和诗词上的贡献,将让人们长记在心。吴作栋在唁电中说,潘受被国内外人士推崇为“新加坡国宝”。潘受以他的诗意人生,在海内外写下了不朽...
“潘受的书外功夫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深沉的忧患意识;二是渊通的学问和天纵的诗才。”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书画家陈怀晔评说,潘受的少年至中年时期,正值中国近代史上风云变幻的年代,他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救亡事业,这一特殊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具有...
“潘受的书外功夫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深沉的忧患意识;二是渊通的学问和天纵的诗才。”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书画家陈怀晔评说,潘受的少年至中年时期,正值中国近代史上风云变幻的年代,他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救亡事业,这一特殊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具有...
《黄鹤楼》是近现代初诗人潘受创作的一首诗。作品原文 谪仙未敢题诗处,海客狂怀忽一开。芳草空余鹦鹉赋,残基曾踏凤凰台。剩携秃笔三生泪,难写神州万劫哀。今日倚楼试招手,白云重望鹤飞来。按:《联合早报》1996年4月21日星期副刊 作者简介 潘受(1911-1999),原名国渠,福建南安人。19岁南渡新加坡,曾...
潘受:诗书双绝的新加坡“国宝” □记者 许文龙/文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翻拍资料图) 潘受(1911年—1999年),又名潘国渠,字虚之,号虚舟,出生于南安乐峰镇炉中村,当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早年就读于泉州培元中学,19岁远渡南洋,后长居于新加坡。他的诗文、书法造诣极深,钱钟书称他是“大笔一枝,能事双绝”;章士钊视...
潘受精研书法,少年师法颜真卿、虞世南;后来潜心研究周秦、汉魏各朝代的钟鼎、篆隶、碑碣等;中年时则致力研究草书;后二十年专研行书,宗颜真卿;参以清代翁方纲、刘墉等书家的体势神韵加以变化。他的楷书、行书都有很深的造诣,最后形成自成一家的“潘体”。1982年,出版了三册书法集。1984年和1991年,两次举行书法展览...
潘受的书法与文学造诣,受到国内外文化界重视。1985年获巴黎“法国艺术沙龙”(Salon Artists Francais)金质奖;1986年获新加坡政府文化奖章;1991年又获法国国家艺术与文学(Officer des Art et des Letters)勋章;1994年获新加坡卓越功绩勋章(P.J.G.);1997年获亚细安文化奖(ASEAN Cultural Medal);1998年获新加坡书法家...
潘受,原名潘国渠,字虚之,福建南安人,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爱国华人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潘受生于1911年1月26日,虽然家境平平,但自小爱好书法、写作和诗歌创作,天资聪颖。1927年,潘受从福建泉州培元中学毕业,适逢“全国拒毒论文比赛”举办,蔡元培担任主任评选。潘受参加了1928年的“全国拒毒论文比赛”,获第一...
《孔林》是近现代初诗人潘受创作的一首诗。作品原文 断无洙泗有回波,后世呶呶礼乐何。松柏冷含嘲笑意,倚风齐唱凤兮歌。作者简介 潘受(1911-1999),原名国渠,福建南安人。19岁南渡新加坡,曾执教华侨中学、中华学校,任道南学校校长。抗战中任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任秘书。后参与筹办南洋大学,主持校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