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之战,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生,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最艰巨的战役,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也是匈奴伊稚斜单于与西汉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自汉武帝元朔二年至元朔六年的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等对匈奴战争获胜后,西汉王朝在河套地区设立了朔方...
战争背景:漠北之战,是中国汉武帝时期与匈奴之间的重大战役,发生于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时期,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对匈奴采取了积极的进攻战略。在之前的战争中,汉朝已经取得了对匈奴的明显优势,但匈奴仍然在漠北地区活动,继续对汉朝构成威胁。因此,汉武帝决定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彻底消灭匈奴的势力。战...
漠北之战是汉朝对匈奴发动的最大规模的远征战争,此战之后,匈奴多年不敢入侵汉朝,由于生活窘迫,匈奴内部多次发生内乱,促使匈奴帝国越来越衰弱,几十年后匈奴分裂成为多个部落,实力进一步衰弱。所以说漠北之战是汉匈战争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它转移了匈奴人的战略重心,大大减轻匈奴对汉朝北边的威胁。 然而漠北之战汉军虽然...
公元前119年,大汉十万大军在漠北血战匈奴。这一战,飞将军李广自刎而死,镖旗将军霍去病一战封神,匈奴则大败让“漠南无王庭”。漠北之战,成为大汉和匈奴的巅峰一战。战争的起因 公元前141年,大汉王朝最杰出帝王的一代帝王--汉武帝登基。成为帝王的汉武帝刘彻,在对待匈奴问题上,审时度势,企图通过战争来改变大...
司马迁的记载说,汉匈激战中,死伤相当,汉军在追击伊稚斜的过程中又斩杀匈奴万余人,此战卫青所部斩杀匈奴军队一万九千多人,以此来看卫青部署的折损应该在九千人左右。 而以战争走势来推算的话,预计在五千人左右,因为如果两军交战,匈奴单于主力精锐大概是五万人左右,而卫青率领的军队只有四万人。如果两军的损失都在九千...
漠南、漠北之战,“汉军士马死者十余万”。 第一次河西之战,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出塞,“师率减什七”,也就是七千人,比例还是相当高的。 第二次河西之战,霍去病率领数万骑兵出塞,“师率减什三”,估计损失近万人。 漠北之战,马匹数量的损失计算:出塞的时候检阅的数量是十四万。其中,卫青和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
关于漠北之战,无论史书还是后世的研究,基本都是如下的过程描述—— 1、前119年春天,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兵分两路,各率5万骑兵,越过数千里大幕进攻漠北。 匈奴方面第一时间就得知了消息,赵信建议伊稚斜单于将辎重后撤,让匈奴军队在大幕边上严阵以待、以逸待劳。
汉军还因为李广未到而处于兵力劣势。就是在这种战前准备不足、包抄部队未到、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卫青军与匈奴最强的单于军团开战。最终汉军凭借卫青高超的指挥在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打赢了“漠北之战”,但由于没能实现对匈奴军的包抄而让单于逃走了。如果李广能及时赶到,擒获匈奴单于伊稚斜的大功劳没准就是他的。
因此,汉朝为了漠北之战投入的总马匹数量是:14万匹。总军队人数是:约30万人,包括步兵和骑兵。匈奴一方参战的军队主要是匈奴伊稚斜单于和匈奴左贤王,其中伊稚斜单于的主力军队至少是10万人,匈奴左贤王部也差不多是10万人,由于匈奴是全民皆兵,因此这20万人中有着为数不少的匈奴士兵家眷,以及非战斗部队。原本...
漠北之战结束后,司马又写到: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十四万匹,而复入塞者不满三万匹。意思是说,汉军出塞时,边塞上的官吏查点战马共14万匹,而入塞时只剩下不足3万匹,由此可见,汉军折损战马超11万匹,但是却对汉军伤亡只字不提。如此一来,汉军的实际伤亡数字成谜。纵观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期对匈奴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