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盾(正反面)漆盾(正反面)是战国时期的一件文物,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文物特征 长91,宽49cm 出土环境 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
战国时期,一件彩绘龙凤纹漆盾出土于荆门包山2号墓,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这件盾牌以皮胎为基材,虽然皮胎已经腐朽,但正反两面的漆皮依然保存完好。盾牌的形状独特,小平顶外凸,上部呈双弧形,下部为长方形。正面呈现凸弧形,背面则安装有木盾柄。整个盾牌通体髹黑漆,正面和背面以红、棕红、黄、金四种颜色绘制了精美...
【图2展示了2023年01期杂志的封面】其中,白猫🐱手中的盾牌是中国古代的“漆盾”。【图3展示了现实中漆盾的造型】(现保存于湖北省博物馆,彩绘龙凤纹漆盾)漆盾一般是木质或皮质,盾面上用漆绘制精美的花纹。【图4展示了老猫王格拉拉手中的兵器】其实是以现实中,古代兵器“戈”为灵感设计的。【图5展示了各种...
杨庄汉墓所出漆器中间有孔,推测原应有长木柄,有的漆盾也是有长木柄的,湖北江陵李家台4号楚墓出土的漆盾,反面就安有长木条,应是起到加固作用[xv]。除了实物,仪征烟袋山4号车马坑所出执盾木俑,左手所执盾的形制与该件漆器也没有大的差别(图三右)[[xvi]]。以上都说明,仪征杨庄汉墓出土所谓“漆翣...
战国龙凤纹漆盾是湖南长沙五里牌406号墓出土的文物,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文物尺寸 长64.5、宽45.5厘米。文物特征 防御性武器,用皮革制成。漆盾上面两角作圆形,类似葫芦,下面两角方形,中脊稍隆起。一面中间有执手,执手上、下端有筒状错银装饰。两面均髹黑漆,用赭、黄色漆绘出生动的龙凤纹和云纹,颜色...
漆盾上面两角作圆形,类似葫芦,下面两角方形,中脊稍隆起有棱;并附有嵌银的铜盾鼻,盾是皮胎,内外两面均施黑漆;用赭石及藤黄两种颜色绘成龙凤花纹。颜色鲜艳,制作精美,从其形制上看,非常纤巧细致,不适合作实用武器。古代有一种模拟战术的“万舞”,这种漆盾,可能是作为舞蹈用的道具或一种仪仗用器或...
战国·彩绘漆木龙凤纹漆盾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先秦《诗经·邶风·简兮》 通长46.8厘米,宽34厘米,1986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2号墓,湖北省博物馆藏 此漆盾原有皮胎,出土时已朽仅存正背两面的漆皮小平顶外凸,上部为双弧形,下部为长方形通体髹黑漆,朱绘方格纹格纹双线之内以黄漆填绹纹...
漆盾,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在战国时期独树一帜。其制作过程首先从选择动物皮开始,动物皮因其坚韧且轻便的特性,成为了制作漆盾的理想材料。制作时,先将皮胎经过精细处理,涂上黑漆打底,为后续的装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工匠们在黑漆皮胎上精心绘制,描绘出栩栩如生的朱漆图案,如生动...
在战国时期,即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曾出土了一件独特的龙凤纹漆盾[1]。这件文物的尺寸为长64.5厘米,宽45.5厘米,于1952年在长沙五里牌406号墓中被发现。它是一件木质制作的精致工艺品,推测可能是用于古代乐舞表演的道具。根据《诗经•邶风•简兮》中的记载,“万舞”这种舞蹈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