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梗 [ piāo gě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piāo gěng ] 随水漂流的桃梗。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百科释义 报错 漂梗出自于卷十〈齐策三·孟尝君将入秦〉,意为随水漂流的桃梗。引申指漂泊者。 查看百科 注:百科释义来自于百度百科,由网友...
漂梗一词最早源自《战国策·齐策三》中的一个寓言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土偶人与桃梗对话,桃梗担忧自身命运,认为自己终将随水漂流,土偶人则认为自己即便被水冲走,也能重新回到西岸。因此,后来人们常用“漂梗”一词来形容那些四处漂泊、没有固定居所的人。在唐代诗人许浑的《金陵阻风登延祚阁》中,...
漂梗 piāo gěng 词语piāo gěng 注音ㄆ一ㄠ ㄍㄥˇ 引证解释 随水漂流的桃梗。语出《战国策·齐策三》:“﹝ 苏秦 ﹞谓 孟尝君 曰:‘今者臣来,过於 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 淄水 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
唐许浑的《金陵阻风登延祚阁》诗中提到"登阁惭漂梗,停舟忆断蓬",形象地描绘了漂泊无依的境况。杨慎在《庚寅除夕》诗中写道"无家垂老同漂梗,痛饮狂歌非隐沦",表达了年老无家、漂泊流浪的哀愁。张说在《石门别杨六钦望》中诉说"暮年伤泛梗,累日慰寒灰",表明晚年的漂泊与孤独。贾岛的《...
"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是杜甫的 《征夫》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这句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百姓的困境和战士的艰辛。"漂梗无安地"意味着人们没有安身之处,像漂浮在水中的断枝枯藤一样无处可去。"衔枚有荷戈"指的是战士们横衔着枚,扛着兵器,准备投身战斗。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和人民苦难的关注,并对战争的残酷...
漂梗飞蓬 漂梗飞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piāo gěng fēi péng。顺水漂流的木梗,随风飞扬蓬草。比喻身不由己,飘荡无定。唐·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不暂安,扪藤引葛度危峦。”△多用于描写人事生活方面。
“漂梗无安地”出自唐代杜甫的《征夫》。“漂梗无安地”全诗 《征夫》唐代 杜甫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作者简介(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
(5)漂梗(piāo gěng):随水漂流的桃梗。诗中比征夫。 (6)衔枚(xián méi):横衔枚于口中,以防喧哗或叫喊。枚,形同筷子,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古代军队行进时,为防止喧哗,保证军事行动的隐密,便让士兵将枚横衔在嘴里,两端的带子系在颈上,士兵便无话可说了。荷戈(hègē):扛着兵器。戈,指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