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蒿与茵陈区别滨蒿 中文名:猪毛蒿 科属:菊科,管状花亚科,蒿属-龙蒿亚属 茵陈 中文名:茵陈 科属:菊科,野芝麻亚科,牛至属 产地分布:内蒙古各地我国各地;日本、朝鲜、 产地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山东、 陕西、山西等省。 蒙古、苏联、欧洲等地区 植株:多年生草本或近一、二年生草本;植株有 浓烈的香气...
【产品名称】滨蒿提取物 【别名】:滨蒿 【拉丁名】:Paeoniae Radix Rubra。 【来源】:滨蒿又叫猪毛蒿,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浓烈的香气。主根单一,狭纺锤形、垂直,根状茎粗短,直立,半木质或木质,常有细的营养枝,枝上密生叶。茎通常单生,高可达130厘米,基生叶与营养枝叶两面被...
滨蒿(1) 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滨蒿,学名Artemisia scoparia,属于菊科蒿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包括中国大部分地区,日本以及韩国等地。滨蒿因其广泛的药用价值和生物活性而受到重视。它通常生长在河岸、湿地或农田边缘等潮湿环境中。 化学成分 滨蒿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其中主要包括黄酮类、...
药材来源(中文) 滨蒿 化学成分名称(英文) Beta-Santonin CAS号 481-07-2 分子式 C15H18O3 分子量 246.304 结构式 SMILES分子结构 C[COOH]1[COOH]2CC[CO]3(C=CC(=O)C(=C3[COH]2OC1=O)C)C AI活性预测 查看 扩展信息 中药材图谱(1) ...
滨蒿药用价值 中药名:茵陈、茵陈蒿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药材基原: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Waldst. 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功效:味微苦;微辛;性微寒。清热利湿;退黄。
黄花蒿和滨蒿的鉴别特征 黄艾酒和金艾酒。etk属于科可卡星科。这是中国传统的中药,通常被称为“苦艾酒”。黄花蒿因含有青蒿素(Artemisinin)而在药用植物中占有重要地位,青蒿素对疟疾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为国际抗疟疾中药。滨蒿即为传统中药“茵陈蒿(绵茵陈)”的原植物,全草均可入药,《神农本草经》具有重...
主根单一,狭纺锤形、垂直,半木质或木质化;根状茎粗短,直立,半木质或木质,常有细的营养枝,枝上密生叶。茎通常单生,稀2-3枚,高40-90(-130)厘米,红褐色或褐色,有纵纹;常自下部开始分枝,枝长10-20厘米或更长,下部分枝开展,上部枝多斜上展;茎、枝幼时被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以后脱落。基生叶与营养...
查找完整的植物滨蒿(Bicyclogermacrene)化学信息?药智数据提供CAS号、分子式、分子量、结构式、SMILES分子结构以及AI活性预测等全面的数据。药智数据准确可靠,是您科研和药学研究的理想参考数据平台。
滨蒿内酯 CAS:120-08-1 滨蒿内酯(Scoparone),CAS 号为 120 - 08 - 1,以下是关于它的一些信息:一、基本信息 分子式:C₁₁H₁₀O₄分子量:206.19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二、来源 主要存在于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等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