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的兵,马箭是最厉害的,且云拾的满甲一副,抖出铅子升许,此等好甲鸟枪亦不能透。” 八旗重甲 八旗绵甲 三、机动性 无论古今,机动性的重要程度甚至在攻击和防御之上。 机动性落后于敌,就已经失败了一大半。 而在这方面,清军堪称当时的亚洲翘楚。 得益于清初满蒙八旗兵几乎全员骑马作战的特点,以及非常充沛...
这其中,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卫匡国写的《鞑靼战纪》(1654年),以及来自日本的商人竹内藤右卫门所写的《鞑靼漂流记》(1645年),比较真实地展示了清初满洲兵的风貌。 现将《鞑靼战纪》和《鞑靼漂流记》这两本书中,有关满洲军队的部分章节抄录如下,以飨读者。 1654年出版于荷兰、德国、比利时及意大利等国,用拉丁文书...
同时,满洲兵在战斗中敢于死战冲锋,往往能够以少胜多,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压力。 综上所述,满洲兵之所以凶悍,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军事制度、精湛的骑射技能以及灵活的战斗策略。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满洲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当然,关于满洲兵的凶悍程度,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战役中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他们...
《满文老档》正是靠这些深刻的认识,努尔哈赤于明朝开始强大对峙“各守皇帝边境”,大明不得不承认女真成实际存在的地位,而努尔哈赤这边“目中已无明朝”《明神宗实录》,可怕的是,努尔哈赤已经摸清了外强中干的明朝,并断言说:“彼兵非来与我为敌,盖欲诈称驱吾兵出边,以诳其君耳”。此后对明朝开始一而再咋...
另外一千多作牵制任务的汉旗骑兵习惯于跟着满人虎假虎威,见满洲主子被打成这个样子,也屁滚尿流的四散逃入银山深处,又被郑军“伙兵”搜山,杀掉大半。 清军用来驮载装备的大量马匹、骆驼、及盔甲、弓箭、鸟铳尽被缴获。如此辉煌的胜利,郑军自身重伤、牺牲一共才数人,而且牺牲者还是被清军汉人的炮火击中所致。也就...
“布占太率三万兵步行,列阵以待,两军相距百步,满洲兵亦下马进战。见两军之矢如风发雪落,声如群蜂,杀气冲天……诸王臣军士皆奋勇冲击,兀喇(即乌拉)兵遂败,十损六七……满洲兵乘势飞奔夺门,遂取其城。”除了从战例上能看出早期努尔哈赤部下的作战方式外,从他们的武器装备、兵种和马匹数量,也可看出...
这个数字和顺治十七年银山之战的一千八百名满洲八旗骑兵对比一下可以发现确实是比较合理的。满洲兵虽然人少,但是质量确实是高,摆牙喇身穿铁扎甲,为重步兵,而关内的很多明军步兵包括清军绿营步兵实际上只有一身棉甲,所谓棉甲解释过很多次了就是几斤棉花蘸水踩实然后缝上布面,最后裁剪成胖袄状,头部或许有铁盔...
满洲兵驻防城官房位于中国的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北城中街后一巷2号。这个历史建筑是清朝时期满族军队在青州驻防的官邸,是青州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洲兵驻防城官房不仅代表了清朝时期的军事制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生活和建筑风格。这座官房坐北朝南,布局严谨,体现了古代官邸的庄重与...
通常,他们会与训练有素的索伦兵搭配使用,尽管他们的实力与专业士兵相比仍有所不足。在索伦人中,最为骁勇善战的群体,无疑是那些被选拔进入驻防八旗军的索伦勇士。他们的组织体系与满洲八旗相似,是标准的旗兵,既展现了索伦人独特的战斗风采,又严格恪守清朝的法律规章。他们与满蒙八旗军一样,遵循着清晰的升迁与...
如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的八旗兵丁册上满洲兵丁才只有五万五千三百三十人。所以从进关前,清朝就有意识的不断地补充满洲八旗人口。与满洲有着相同生活习性且民风淳朴、骁勇善战的索伦部自然是最受清朝统治者青睐的战士了,因此清朝除了吸纳蒙古人组成八旗蒙古,吸纳辽东汉人为八旗汉军外,还将索伦兵也纳入八旗之中。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