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满洲(女真)社会...
八旗是清朝特有的集军事、生产和行政管理于一体的社会组织,旗下之人称作“旗人”或“八旗子弟”。八旗的雏形来自于满洲人前身明代女真人的射猎小队“牛录”。努尔哈赤改善了这一制度,于1615年正式创立八旗,分为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八个旗色,随后数十年的征战和发展过程中,又逐渐...
也就是说如果只算正蓝旗镶蓝旗镶白旗镶红旗,满洲八旗兵总计出动了540名摆牙喇以及1215名满洲骑兵,合计总兵力1755人,结合上文所算的正黄镶黄正红正白四个旗总兵力为1703人,八旗为了出兵江西消灭金声桓反正军总计出动了真满兵是1755人加上1703人等于3458人。3458名满洲兵,看起来人数不多但是和江西会战同一个时间...
清朝把人分为了三类,分别是民人、旗人、蒙古人。当然,这个划分并不是按照汉族、满族这么划分的,这个旗人呢,指的就是满洲八旗下的人,又分为汉军旗和满军旗。满洲八旗是清朝独有的一种社会生活,军事的组织形式是满洲女真社会下发展出的一种狩猎制度,分别有黄白红、蓝、湘、黄、湘、白、湘、红、湘、兰、...
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由于历史原因,八旗的排序: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合称八旗,统领满洲、蒙古、汉军。分类 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以及分布分布大致是这样的:正黄旗(45牛录):努尔哈赤 镶黄旗(20牛录):努尔哈赤 正红旗(25牛录):努尔哈赤次子代善 镶红旗(26牛录):...
有个事实可以说明,清初期的满洲八旗兵有多么精锐: 据现代骑射爱好者实测,超出70磅(5个力多一点)的弓在马上操控就非常困难,这也是当今骑射领域的一个常识。 明末,当时的蒙古精兵所用的弓一般都是5个力,也就是60多磅。 而后金军偏偏就把步兵所用的硬弓用到骑兵上了——后金骑兵所用的弓力也普遍在十个力以上...
蒙古49旗是清朝时期内蒙古地区设立的基层行政区,这一制度仿照满洲的八旗制度而建立。内蒙古二十四部陆续被编为四十九旗,这些旗的主要职能是管理本旗的民事与行政,具有一定的自治权。各旗设扎萨克(旗长),多为世袭,向上对口是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理藩院和驻防节制将军。通过盟旗制度,清朝对蒙古地区实行分而治之的...
满洲八旗是清朝初期建立的一种军事和社会组织,它将满族人民分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个旗色,每个旗下都有不同的家族和姓氏。这些姓氏不仅是家族身份的象征,也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氏的三个来源 魏氏作为满族中的一个大姓,其来源颇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汉军八旗...
八族虽然是清满洲统治者的统治工具,但旗兵(或曰旗民、旗人)却并不限于满洲人,也有其他民族,例如蒙古、汉、锡伯、高丽、达斡尔等族。故八旗又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等。 八旗虽然都是统治者的工具,但旗与旗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别。《雍正令典》明令:“又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其他则为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