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菌酶 溶菌酶(lysozyme)又称胞壁质酶(muramidase)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N-acetylmuramide glycanohydrlase),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
溶菌现象指由于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增殖,形成溶解细菌细胞壁的酶,这种酶可使细菌细胞裂解,此现象亦称为溶菌作用。表现 由细菌所免疫的动物体液中存在的抗体,在补体存在下破坏相应细菌菌体的现象称为溶菌作用。1894年R.F.J.Pfeiffer发现,如果在经痢疾菌免疫的豚鼠腹腔内注射痢疾菌,则该细菌发生特异的裂解,并...
溶菌性方式(lytic pathway 或称裂解性生长lytic growth) :在营养等条件适合细菌繁殖时,利用宿主菌的酶类和原料,λDNA(经多次复制合成许多子代)λDNA,于是装配成许多子代入尾丝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噬菌体,最后裂菌,释放出许多新的λ噬菌体。溶原性方式(lysogenic pathway 或称溶源性生长lysogenic growth): ...
溶菌酶(lysozyme)又称胞壁质酶(muramidase)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N-acetylmuramide glycanohydrlase),是一种能水解细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溶菌酶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
细胞中含有以原噬菌体状态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含有温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但又没有发生裂解,这样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原噬菌体可稳定遗传,随细胞分裂而传给子代。在传代过程中可能发生原噬菌体的丢失,从而失去溶源性。
溶菌周期 外文名称 Lyticcycle 别名 溶菌性周期、裂解周期 周期 约25min 数量 20-1000个 噬菌体分为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和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 折叠编辑本段溶菌现象 毒性噬菌体感染敏感菌后可出现溶菌现象,如果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成半透明的菌悬液,感染后,便澄清。
溶菌酶( lysozyme) 是由英国细菌学家Fleming 于1922 年首先在人的眼泪和唾液中发现的, 因其具有溶菌作用, 被命名为溶菌酶。并且早在1907 年Nicolle就发表了相关报导,研究的是对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溶解因子( lytic factor)。溶菌酶是一种序列保守、无毒无副作用的碱性蛋白,它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 是...
溶菌酶起源于 1922 年 Fleming 在人的鼻粘液中发现一种能够溶解细菌细胞壁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Lysozyme”,即溶解细菌的蛋白质。亚历山大·弗莱明 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奖者 天然人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体液、人体器官,禽类的蛋白及部分植物,微生物体内。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溶菌酶具有抗菌消炎、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