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稳定性、均一性,属于混合物。3.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4.溶剂记忆口诀:固体溶解液为剂;液液互溶多为剂;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注意:硝酸铵溶于...
溶液形成的过程,从微观看,是溶质以分子、离子的形式均匀的扩散到溶剂分子之间的过程。 由于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扩散的,所以溶液是均匀的;扩散后在外界条件不改变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也很难重新聚集在一起,所以溶液是稳定的。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
(1)悬浊液中的小颗粒和乳浊液中的小液滴都是由许多分子的集合而成的分子集合体,而溶液中的溶质则是以单个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着的; (2)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不稳定、不均一的,静置一会儿后,都会分为上下两层(固体小颗粒会逐渐下沉,而小液滴会逐渐上浮...
物质溶解于水,通常经过两个过程: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这种过程为物理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溶剂(水)分子作用,形成溶剂(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化学过程,放出热量。当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当放出的热量小于...
5.1溶液的形成共计5条视频,包括:5.1.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溶液的概念、5.1.2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溶解热,浊液、乳化、5.1.3溶液的形成-知识点填空等,UP主更多精彩视频,请关注UP账号。
1.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溶液的形成过程的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问题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严谨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让学生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通过溶液的形成过...
溶液的形成(共32张PPT)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一、溶解的过程 取一只小烧杯,倒入约50mL水,加入一小匙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直至食盐颗粒在水中消失,触摸烧杯,感受温度变化。食盐 食盐水...
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溶液友情提醒蔗糖与氯化钠两种物质在水中怎样消失的呢? 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 中扩散,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分散在水分子的 中间。 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在 水中以离子形式(Na+、Cl-)存在于水分子 的中间。
《溶液的形成》一节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课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学生不仅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比如海水、糖水、输液的药水等,也有用洗洁精清洗餐具的经历, 并且他们在之前的实验中也多次用到盐酸、硫酸等溶液,所以对本课的主题并不陌生。同时学习本节课也为将来学习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