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 [ pǔ yí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 pǔ yí ] 字曜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众矢之的 入木三分 咄咄逼人 当仁不让 未雨绸缪 笔走龙蛇 苦心孤诣 莫衷一是 ...
溥仪的读音并没有改变,一直都是“pǔ yí”。 溥仪的正确读音 “溥仪”这一名字,在汉语中的正确发音就是“pǔ yí”。其中,“溥”字发音为“pǔ”,而“仪”字发音为“yí”。 为何会被误读 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会将其误读为“fuyi”。这种误读可能源于多种原因: 发音习惯:普通话拼音中的“pǔ”和“...
读音:pǔ yí。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亲王奕之孙, 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氏。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拼音:pǔ yí 溥仪 解释:溥仪(1906-1967) :清朝末代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1908年登位,年号宣统。1912年2月退位,仍居皇宫。1917年张勋拥其复辟,旋失败。1924年被废除皇帝称号,迁出皇宫。1932年在侵华日军扶持下,出任伪满洲国执政,后改称“满洲帝国皇帝”。抗战胜利后被苏联红军俘获。1950年移...
1、溥仪[pǔyí](1906—1967)即宣统帝。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氏,满族。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退位。1917年张勋复辟,拥其复出为帝,仅十二天即告失败。1924年被冯玉祥国民军赶出皇宫,避居天津日租界。2、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帝国主义策划下潜往东北。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任执政,后称皇帝,改元...
沪江在线词典网为您精选溥仪的意思及读音、溥仪是什么意思、反义词、近义词等信息,由kevin0223于2011年4月24日添加。
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裕涟(dā) 溥仪(fǔ) 拾掇(duō) 骤然大阔(zhòu) B.差拨(bá) 朔风(sù) 央浼(měi) 碎琼乱玉(suì) C.嘎吱(gā) 攥住(zuàn) 榫头(sǔn) 慢慢吞吞(tū) D.嘱咐(zhǔ) 道行(heng) 围剿(jiǎo...
1、溥仪拼音:[pǔyí]。2、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曜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是道光帝_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_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是苏完瓜尔佳·幼兰。1908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3、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读音为:ài xīn jiào luó ·pǔ yí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被称作称清废帝、宣统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