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湿邪分为内湿、外湿,顾名思义,外湿是自然界的潮湿,例如多雨的气候和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另一个内湿,是人体的脾胃虚弱气机运行过慢过缓,形成了壅滞而产生的湿邪,或者过食甜食、生冷、肉食引起的。 防护措施要从“湿”下手,环境之“湿”与体内之“湿”要同治,防止病毒传播与发病,要切断环境传播的...
在上一篇中,我们从五运六气角度出发,讲了Delta变异病毒株的特点,实际上就是一种“湿热”邪气,与2019年底老版新冠病毒的“寒湿”邪气有所不同。所以,本轮疫情属于“湿热疫”的概率更大。 文章发表后,很快各地的中医专家也对本轮疫情做出判断。南京方面,周仲瑛周老...
根据感受邪气的不同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伤寒大白》则分为温疫、寒疫、燥疫、湿疫。《松峰说疫 》则分为温疫 、寒疫 、杂疫 。大体而言 ,古人 依据疫疠毒邪的病因属性,大致有温疫、寒疫、燥疫、湿疫的分类。 湿疫一词最早见于 《史记·南越列传论》:“隆虑离湿...
因此,只有紧扣“寒湿疫”,才能掌握治疗的主动权;只有认识到“寒湿伤阳”为主线,才不会被疾病表象所迷惑,做到知常而达变,治疗上也就更加得心应手。在新冠初期,尽量避免使用寒凉属性的药品或食品;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更要一改过去在发病初期即使用温病辛凉解表或者清热解毒的治法,而是要首先散寒化湿。对于新...
名中医李松伟,擅长治疗防治风湿免疫疾病 李松伟,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中原英才计划”中原医疗卫生领军人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中医药拔尖人才,河南省中医临床免疫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先后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和郑州大学,获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和内科学博士学位。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
根据您的症状和舌苔,初步判断为寒湿疫。建议使用小柴胡颗粒进行治疗。在等待药品期间,可以尝试艾灸足三里穴和大椎穴来缓解症状。同时,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
范永升辨证为风寒湿痹,肺失肃降型痹证,开方祛风散寒,宣肺止咳。患者服用14剂后,咳嗽明显减少,左下肢肌肉绷紧感,夜寐差,加减方服用14剂,咳嗽消除,左足关节不适,夜寐差,心悸。经过2年多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关节症状稳定,无明显胸闷、气短。范永升从事中医内科医疗工作40余年,率先提出热毒血瘀阴虚是...
“寒湿疫”“湿毒疫”“湿热疫”“浊毒疫”……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对于新冠肺炎的诊疗分析屡见报端,也因此引起不少百姓的困惑:为什么同一种疾病,中医专家的说法不尽统一,即使同一位专家,其前后的说法也有不同。 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 针对民众关心的话题,记者专访了曾赴湖北武汉、吉林长春、河南安阳和郑州...
在武汉抗疫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在国内首次提出从“寒湿疫”角度辨治新冠感染的诊疗策略,并在后期的诊疗实践中不断总结并完善“寒湿疫”中医诊疗体系,最终形成了《寒湿疫条辨》一书。仝小林在该书中详述了对中医疫病的独到认知、寒湿疫“郁-闭-脱-虚”四期分治体系,并...
患者来复诊,担心外出后感染,医生根据四诊合参进行辨证,发现患者可能已感染寒湿疫,出现全身疼痛、头疼、腰疼等症状。 就诊科室: 中医儿科 医生建议 医生建议患者使用麻黄加术汤进行治疗,并提醒患者注意体温和其他症状的变化。同时,医生也提到艾灸和苍术等中医方法可以用来预防和辅助治疗寒湿疫。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