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叙事结构上,《湿润的文明》将湿地的生态变迁与人物命运相联系,既有湿地生态专家的知识阐述,又有湿地生存者的生命体验,知识性与故事性相结合。在色调安排上,《湿润的文明》采用明暗交替的色调,既体现湿地生态在晨光暮色中的不同景观,又契合了创作者对湿地生态的多重思考。在音乐构思上,《湿润的文明》充满了...
我国湿地资源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本书从国家视角出发,对中国湿地现状、湿地保护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将个体人物命运作为主要叙事线索,通过湿地周边人物的生活,勾连文化、生态、甚至是地质、历史常识,讲述湿地与人类文明的故事,讲述湿地与人不可割裂的关系。
湿润的文明 中央新影历史节目部 自然科学·地球科学·0字 完本| 更新时间 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誉,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我国湿地资源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本书从国家视角出发,对中国湿地现状、湿地保护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将个体人物命运作为主要叙事线索,通过湿地周边人物的生活,勾连...
湿润的文明是由中央新影历史节目部编写的类小说,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纪录片,曾获得第七届纪录中国人文自然类纪录片一等奖。内容简介 本书从国家视角出发,对中国湿地现状、湿地保护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将个体人物命运作为主要叙事线索,通过湿地周边人物的生活,勾连文化、生态、甚至是地质历史常识,讲述湿地与...
《中国故事》 20150111 湿润的文明——泽被苍生 《中国故事》 20150114 船上小学,半个世纪的坚守(下) 《中国故事》 20150115 80后和他的养老院(上) 《中国故事》 20150116 80后和他的养老院(下) 《中国故事》 20150117 支教日记(下) 《中国故事》 20150118 动物园体检(上) 《中国故事》 20150118 湿润的文明—...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水是万物之源。生命诞生于水。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程度最高的生态系统。栖息于湖泊河滩地带的黑颈鹤是中国特有的鹤,也是世界15种鹤中最晚被发现的一种。多年来,人们对于黑颈鹤的保护和研究从未停止。2012年2月,草海的义务管护员臧尔军开始为丹顶鹤投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这条贯穿中国北部5000多公里河流,是湿地类型之一。湿地包括哪几种?地球上的湿地究竟从何而来?历史上黄河泛滥无常,然而,正是这条桀骜不驯的河流给中华文明带来极大的繁荣,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更多精彩,敬请收看。 (《经纬》 20150923 湿润的文明 1)...
长江中下游承继了黄河的重任,为快速增长的人口提供着口粮。湿地在从天然到人工的转变过程中,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长江中游仅存的两大通江湖泊——鄱阳湖与洞庭湖,湖边的渔民张秋红和种水稻的农民孔祥瑞,湖水的涨落怎样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敬请关注本期节目。 (《湿润的文明》 第四集 重负天下)...
中国的湿地在哪里?《湿润的文明》 人们都说湿地是地球的肾,认识到这一点的确不容易。解放以后我们一直在开垦湿地,向湿地要粮食,要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人定胜天的年月里,湿地的作用还不被人们所认识,于是湿地就等于荒地,垦荒可... (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