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修复技术湿地的水文过程是影响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群落分布及演替的关键因子,因此水文修复是湿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湿地的水文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生态工程技术以调整湿地的水位、增加水文连通性等,恢复退化的水文环境。湿地水文修复后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可以直接提高植物碳储量,进而增强土壤和沉积物的有机碳含...
修复原则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力,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合理选择修复措施。 技术流程基于生态调查,进行退化湿地生态状况诊断,确定修复目标,选择适宜修复方法;根据修复需要,确定微地形改造、基质修复、水文恢复与水质改善、植物和动物恢复等方法,制定和实施修复方案;对生态修复湿地开展生态监测,评估生态...
《湿地修复与建设技术规程》(DB36/T 1378-2021)是2021年11月1日实施的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地方标准,归口于江西省林业局。地方标准《湿地修复与建设技术规程》(DB36/T 1378-2021)规定了湿地修复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修复类型、实施步骤、生物与工程措施、技术要求及监测与管护。该标准适用于江西省范围...
湿地修复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wetlandrestoration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FORMTEXT15/TFORMTEXTXXXX—FORMTEXTXXXX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目标与原则2 ...
《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是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谢永宏,张琛,蒋勇,陈宗兴。内容简介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公约》将其定义为:“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体,还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标准通过规范生态廊道“植被-土壤-水体”耦合协同修复技术,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修复技术模式和指引。标准规定了滨海湿地生态廊道生态修复程序,规定了现状调查、问题分析、方案制定、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效果评估、监测和管护等要求,为河北省滨海湿地生态廊道生态修复提供技术依据和指引,为我省...
1.目标设定:根据湿地问题诊断的结果,设定湿地修复的目标和优先次序,确定修复的重点,如提高水质、恢复湿地面积或改善植被结构等。 2.技术选择:根据问题诊断和目标设定,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如湿地植物引种、生态维修技术、湿地水处理技术等。 3.方案制定:结合目标设定和技术选择,制定具体的修复方案,包括湿地设计、植物配置...
复合纤维浮动湿地形成的漂浮移动湿地可以种植美人蕉、黄菖蒲、千屈菜、再力花等净水景观性挺水植物。复合纤维浮动湿地的主材为聚酯纤维。复合纤维浮动湿地具有保温越冬功能,植物再生率大于96%,不需要二次补充种植。 三、漂浮移动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特点 (1)栖息地构建能力:在典型的污染水体中构建可持续小环境自净能力。湿...
4 修复原则自然性原则湿地修复应以自然性为原则,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DB 43/T 2942—2024生态学原则湿地修复应遵循生态学原则,包括生态演替规律、生物多样性原则等。可行性原则湿地修复应遵循可行性原则,即环境的可行性和技术的可操作性。5 退化诊断、修复目标退化诊断退化评估按照GB/T 4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