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湿地功能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
湿地的定义目前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定义来自《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ramsar),即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的研究活...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方瑛:对鸟类夜间活动的研究,对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去修复我们的湿地,有针对性地制定巡护管理、保护措施以及科研都有很积极的作用,使鸟类能够有更好的一种生活环境,在我们这里能够安心越冬,甚至于留下来成为我们这里的“留鸟”。湿地有何重要作用?如何保护湿地?今年是中国加入《湿地公约...
自然湿地包括沼泽、湿原、滩涂、泥炭地等水域地带,以及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湿地对地球生态具有重要作用,比如调节水分平衡;通过水分循环来改善局部气候;通过湿地植物吸收沉淀有毒物质,净化水质。湿地对于地球的意义,与人体中的肾脏调节身体水分循环、排泄新陈...
2024年世界湿地日宣传海报 2024年2月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第2个联合国湿地日。今年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人类福祉”,旨在强调湿地不仅拥有为人类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气候变化等生态服务功能,同时源源不断提供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呼吁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修复,认识湿地、了解湿地、爱护...
湿地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为保护湿地,保护湿地中的丰富物种,1971年2月2日建立了全球政府间保护公约湿地公约。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
专家介绍,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其中规定:“本法所称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这是目前我国对于湿地定义的权威解释。专家表示,简单来说,湿地作为...
明媚春日,从黄海之滨到长江之畔,从黄河口到洪泽湖,大美湿地之景频频出圈,引发网友的关注和热议。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数据显示,中国湿地面积达5635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如今,湿地之美,成为美丽中国的一张张立体名片,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展现了一幅幅人与自然...
湿地的成因(高考干货) 王月凯发表于地理王月凯 地球的天然宝库—湿地 einmal01 地理专题|关于湿地,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一. 湿地的概况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 湿…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