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明代岭南心学一代儒宗湛若水先生诞辰,助力甘泉文化打造成为广东省“文化金名片”,2024年11月22日上午,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中共广州市增城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纪念湛甘泉诞辰558周年系列活动暨甘泉先生IP形象发布会”,活动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科教城校区甘泉书院举行。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谥号...
王阳明最初和湛甘泉会面的时候,对心学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深刻。虽说王阳明的心学没有严格的师承关系,但它总归还是以体认为主的学说。此外,从王阳明的性格秉性来看,他的心学中陆九渊心学的影子还是非常明显的。陆九渊曾说:"吾之心学,因读《孟子》而自得之",但其中也不乏程颢学说的影响。这样一来,可以看出王阳明...
“祭孔”结束后,众人移步甘泉广场,嘉宾代表为湛甘泉先生雕像的落成揭幕。湛甘泉翁乃有明一代真儒,更是增城历史上极其重要的文化名人,他毕生致力于书院教育,卓然师表。由古代书院到现代大学,本是一脉相承,而今学校树立湛甘泉先生像,既是纪念...
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世称“甘泉先生”。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出生于广东省增城县甘泉郡(现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二十七岁的湛若水参加乡试一举成功,由于不喜仕途,于是跟随陈献章学习儒学。其后,湛若水遵从母命,进入国子监学习。弘治十八年(1505),四十岁的湛若水中进士,任翰林...
先生和湛甘泉(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从学于陈白沙)讨论“格物”之说,湛甘泉的观点是朱熹所解释的“穷推至事物之理”的格物之说。先生说:“这是向外求了。”湛甘泉说:“如果把穷推事物之理当做外,那是因为自己把心看小了。”陈九川非常高兴朱熹的说法被湛甘泉认可。先生又讲述了《孟子》的《尽心》一章,...
如果王阳明有一个朋友,那就是湛甘泉,如果王阳明有无数个朋友,排第一的是湛甘泉。 王阳明45岁被任命成一个掌实权的剿匪司令。他的身边人都很高兴,包括王阳明的学生,只有湛甘泉劝王阳明:“你忘了当初咱们的约定,你忘了当初咱们说要买块地,共修圣学?”遗憾的是,好友的话,王阳明没听进去。
天妃庙(忠孝祠)在增城崔屋,湛甘泉故居在增城南边的甘泉郡。湛甘泉就在那里出生,所以号“甘泉”。湛甘泉的祖上是福建人,迁居到了广东增城。王阳明到了增城后,一定要去湛甘泉的老家看看。湛甘泉的后人也对王阳明非常热情。王阳明在他家的墙上题壁诗,后来这首壁诗还被刻成了碑。王阳明在湛甘泉家墙壁上写的这...
活动上,在现场领导嘉宾和行业专家学者的见证下,一代大儒湛甘泉纪录片项目启动。现场还播放了由中泽传媒制作的一代大儒湛甘泉概念片,让大家提前感受纪录片的影视呈现风格。增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平在致辞中表示:甘泉文化不仅属于增城,更属于广州、岭南,乃至全国。目前,增城已正式启动甘泉文化工程,印发《广州...
明嘉靖七年(1528),王阳明上疏告病假回乡,途中绕道到增城祭祀先祖王纲后,明知当时湛甘泉在京城,为何还带病造访甘泉故居,发出“亦有兄弟好,廿年思一寻”,“落落千百载。人生几知音”的感叹呢?500年后的今天,当人们广泛推崇王阳明这位先哲时,就让我们在这首绝唱的回响中一起追忆他与湛甘泉之间一个个感人的友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