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湘州: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湘川”,今据史校改。湘州,南朝陈长沙郡治所,位于今湖南长沙。④侯瑱:马本及唐本皆误作“侯琪”,今从汪本。侯瑱,陈朝将领。巴西充国(今四川南充西北)人,字伯玉。作战勇敢,在梁朝时因平定侯景叛乱有功,任豫州刺史。陈文帝时,官至太尉。⑤罗:即罗州,位于今湖北房县...
汉语词典> 湘州 州名。(1)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分荆、广两州置,治临湘(今长沙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湘、资二水流域,广西桂江、广东北江流域大部分及湖北陆水流域。南朝梁以后缩小。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潭州。(2)南朝梁置。治新化(今大悟东),辖境约当今湖北大悟、黄陂、红安县地。北齐改为北江州。
历史民族史> 湘州 古州名。西晋永嘉元年(307),分荆州湘中诸郡置,治所在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东晋咸和三年(328)废,义熙八年(412)复置,十二年又废。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复置,元嘉八年(431)废,十七年复置,二十九年旋废,孝建初再置。领郡11、县67。南通岭表,唇齿荆区。昔为※武陵蛮所居之地。隋开...
民国《中国地名大辞典》载:湘州,第一义项谓:“东晋分荆广二州置,今湖南省及两广之旧韶州、桂林诸府地,治临湘,即今湖南长沙县。寻并入荆州。南朝宋复置,齐、梁、陈因之”。第二义项谓:“南朝梁置,魏因之,治大活关城,在今湖北黄陂县北”。第三义项谓:“北齐置,改为北江州,故治在今湖北黄安县”。列举了...
两晋时期湘州地区的动乱主要是由流民引起的,规模较大的有西晋末年张昌之乱和杜弢之乱,除了流民动乱外,在东晋末年也曾发生几起地方叛乱,一是卢循自广州发起叛乱,攻入湘州,一是桓玄余党桓亮两次乱湘州。湘州经历的这几场叛乱性质不同,但都对湘州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张昌之乱,“六州之地,柯振叶靡...
三国时期,湘州依旧是连接交广的关键通道。根据《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所引用的《交广春秋》中的记载,公元202年吴国在建安十六年时任命临淮步骘为交州刺史,并带领着400名武吏前往交州。然而,由于当时道路艰险,交州道路不通。与此同时,苍梧太守长沙吴巨率领5000名士兵。步骘对巨存在疑虑,于是派遣使者与巨通信,并得到...
晋朝: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分荆州、江州两州衡阳郡、建昌、湘东、临湘、邵陵、营阳、桂阳、零陵等8郡置,治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境)。其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湘、资两水流域和湖北省陆水流域。南朝梁:在大活关城设置湘州,治所在今湖北红安县西北界牌镇之北山一侧的新县河北岸至天台山之河南一侧...
湖南省的简称是“湘”,其省会为长沙市。因此,如果将问题中的“湘州市”理解为与“湘”有关的地区,那么它应该是指湖南省的某个地区,但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具体来说,在两晋时期,湘州是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存在的,其治所位于临湘,并涵盖了湖南湘、资二水流域及周边一些地区。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
陈废帝光大元年(567年)四月,华皎举兵叛入北周,湘州再次陷入战乱之中。这次湘州之叛是梁末以来第三次(前两次均系王琳),为何湘州总是出现叛乱?从根本上讲,是随着南朝开发的深入,湘州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湘州崛起为长江中游仅次于荆州的大州。南朝要控制全国局面,势必要牢牢控制这片区域。但若像肢解荆州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