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湖鲚的泛滥,江苏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太湖的生态环境。为了抑制湖鲚的数量并改善水质,管理部门开始大量放流鲢鱼和鳙鱼等滤食性鱼类。鲢鱼和鳙鱼以浮游生物为食,与湖鲚形成了竞争关系,有效遏制了湖鲚的进一步繁殖。此外,这些滤食性鱼类还能净化水体,帮助减少蓝藻爆发的频率,从而逐步恢复太湖的水质。在多年...
湖鲚,又称为梅鲚,其拉丁名称为 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在英文中,它被称为 lake anchovy。在一些地方,湖鲚还有其他名称,如银鱼、鲚鱼等。湖鲚属于脊椎动物门,拉丁门名为 Vertebrata。它属于硬骨鱼纲,拉丁纲名为 Osteichthyes。湖鲚在生物学上被归类于鲱形目,拉丁目名 Clupeiformes。在鱼类...
湖鲚主要以浮游动物、藻类和水草为食,富营养化的水质为它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使得湖鲚能够快速生长和繁殖。 可怕的是,湖鲚不仅能吃浮游生物和藻类,还能吞食鱼卵,影响其他鱼类的繁殖,进一步巩固了湖鲚的“统治”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过度捕捞导致太湖中的大规格经济鱼类数量急剧下降,也为湖鲚...
高邮湖大银鱼湖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445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996公顷,实验区面积3461公顷。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为全年。保护区位于江苏省高邮市、金湖县的高邮湖,范围在东经119°15′-119°22′,北纬32°53′-32°56′之间。位置 保护区东以六安闸航道西部为起点,向南延伸4765米至马棚湾航道中部;南...
太湖湖鲚的产量虽高,但经济价值很低,对渔民们而言并不一定是好事。值得注意的是,太湖的湖鲚并非一开始就“一家独大”,它的壮大之路有迹可循。2006年9月,太湖渔民一网捞上6万多斤湖鲚 据渔业部门统计,1993年时,太湖的湖鲚并不占绝对优势,大规格的经济鱼类诸如鳙鱼、鲤鱼等生物量还很可观,占总渔获量...
湖鲚的体长而侧扁,背部较平直,胸腹部具棱鳞。吻短且向前突出,口大且前下位,斜裂。上颌骨后端游离,向后伸达胸鳍基部。上下颌、腭骨、犁骨上具有细齿。鳃孔大,鳃耙细长、鲜红。体被薄的圆鳞,无测线。腹膜灰白色。鳔为一室,具有胃。肠长为体长的0.23-0.29倍。湖鲚的背鳍起点位于体前...
是。根据查询中国垂钓网得知,湖鲚是群居鱼类,在自然界中,湖鲚常常集群生活在近岸浅水区,尤其是沿岸浅水区,喜欢在风浪较小的水域中栖息。
湖鲚是一种小型鱼类,一年性成熟,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中产量很高。有专家指出,湖鲚占比增高和高强度捕捞直接相关,滥捕导致鱼种趋于单一化,个体趋于小型化,长生命周期的食肉鱼大幅衰退,最终能持续贡献产量的只剩下太湖湖鲚、银鱼等短生命周期的小型鱼。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8月份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以往约占太湖年总产量50%左右的湖鲚数量较去年大幅减少,平均个头由往年的12厘米增加至20厘米以上。 “这表明退捕使大量湖鲚有了长大的时间,食物网结构得以优化,湖泊生态系统有了改善。”该中心研究员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