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米粑是具有江西省湖口县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曾在2006年大年除夕中央一套《一年又一年》栏目中隆重推出。湖口的粑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湖口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在湖口新石器时期的史家桥和文昌洑遗址中,发现了用于制作麻糍粑的陶臼,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随着湖口农村各种节日...
湖口的粑品种繁多,有发粑、炒米粑、麻糍粑、柳米粑、糯米粑、豆粑、印粑、芦粟粑、荞麦粑、小麦粑、薯粉丸子粑、菜粑、粉粑、糊粑、糠粑、艾叶粑、薯渣粑、豆渣粑等20余种,2006年,中央电视台对湖口民间粑俗进行了专题报道...
[地理·中国]一座建筑三次易名 湖口是军事战略要地 00:02:32 [地理·中国]湖口木船有十大工艺流程 00:01:49 [地理·中国]湖口民间舞草龙祈求平安 00:05:04 [地理·中国]湖口独特的粑食文化 00:01:52 [地理·中国]豆参炖鱼头 味道好得很 00:01:39[...
湖口的粑,丰富多样。一说过年粑。每年到了冬九腊月,家家户户动手煎豆粑、蒸年粑、搓圆子粑、打糍粑、掺溜籼粑。做印粑非常热闹,有和粉的、烧火的、挑水的、上笼出锅的。大人用刻有“福、禄、寿”等字的印模压印粑,小孩一般用手搓圆子粑。粑粉有大米、高粱、粟米,颜色有白的、红的、黄的。二说节...
非遗知识 | 湖口粑俗 2008年,湖口粑俗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湖口粑俗,是湖口县具有民间地方特色的一种习俗,在湖口文昌洑、史家桥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已发现用于制作麻糍粑的陶臼及工具。 湖口粑食以大米、糯米为主要原料,也配以芦粟、粟米、小麦、黄豆、绿豆、荞麦等少部分杂粮,采用民间...
湖口粑俗在2007年被列入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流泗发粑 流泗蒸米粑 炒米粑制作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将淘洗干净的灿米凉干后,放进锅中炒到百分之八十熟,然后磨成粉;二是,将磨好的灿米粉放进锅中炒到百分之八十熟;三是,将灿米淘洗后,放在锅中用开水濯到百分之八十熟,晾干后磨成米粉。将米粉...
这只是柳米粑的雏形 放凉后的柳米粑 用刀切成大小相同的块状储存好 想吃的时候直接拿上一块 切成片或者擦成丝 炒的时候放点大蒜叶 别提多香了! 在湖口的20多种米粑中 做工最精、口味最好的就数柳米粑 柳米粑被誉为“米粑王” 是年夜...
湖口粑俗 湖口粑俗,是江西北部,长江之滨,鄱阳湖畔的米粑文化与民间风俗相结合,具有民间地方特色的一种习俗。在漫长的历史中,粑俗已渗透到湖口劳动人民的生活当中。凡是逢年过节,生养寿庆,定婚成亲,丧葬敬祖,参神拜佛,栽田割禾,做屋上梁,待客馈赠等,乡民们无不做粑,以此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和祝福。